楚水千百源,洞庭為壯觀。
勢居七澤右,地裂荊吳半。
而我泛扁舟,飄然一歸雁。
來之豈為益,去赤未足算。
胡不吹清波,縱發如飛翰。
朝辭廟山曲,午泊巴陵岸。
況有三面風,迎送俱無間。
定非偏薄厚,以掇行旅訕。
奈何苦流滯,兀兀晨復旰。
采芹朝當蔬,伐竹暮供爨。
舟師三十人,餓虎奔芻豢。
使之裹糧絕,慮有探囊患。
二王東南望,貌像頗輝煥。
歌鼓歲無休,香燈夜侵旦。
我為江湖士,乞靈從弱冠。
四到祠宮下,霜髯今已燦。
王其故舊恤,勿以涂人看。
尊師況慈忍,善道陰有贊。
王心或未回,師頰固宜緩。
靈珓似見許,歸來整檣幔。
廟下候風呈同行。宋代。孔武仲。 楚水千百源,洞庭為壯觀。勢居七澤右,地裂荊吳半。而我泛扁舟,飄然一歸雁。來之豈為益,去赤未足算。胡不吹清波,縱發如飛翰。朝辭廟山曲,午泊巴陵岸。況有三面風,迎送俱無間。定非偏薄厚,以掇行旅訕。奈何苦流滯,兀兀晨復旰。采芹朝當蔬,伐竹暮供爨。舟師三十人,餓虎奔芻豢。使之裹糧絕,慮有探囊患。二王東南望,貌像頗輝煥。歌鼓歲無休,香燈夜侵旦。我為江湖士,乞靈從弱冠。四到祠宮下,霜髯今已燦。王其故舊恤,勿以涂人看。尊師況慈忍,善道陰有贊。王心或未回,師頰固宜緩。靈珓似見許,歸來整檣幔。
(1041—1097)宋臨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進士。哲宗元祐初,歷秘書省正字、集賢校理、國子司業。四年,為著作郎,論科舉之弊,詆王安石《三經新義》,請復詩賦取士,又欲罷大義而益以諸經策。拜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八年,擢給事中,遷禮部侍郎,以寶文閣待制知洪州。坐元祐黨奪職,居池州卒。與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聲起江西,時號三孔。有《詩書論語說》、《金華講義》、《芍藥譜》、《內外制》、《雜文》、《宗伯集》(編入《清江三孔集》)。 ...
孔武仲。 (1041—1097)宋臨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進士。哲宗元祐初,歷秘書省正字、集賢校理、國子司業。四年,為著作郎,論科舉之弊,詆王安石《三經新義》,請復詩賦取士,又欲罷大義而益以諸經策。拜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八年,擢給事中,遷禮部侍郎,以寶文閣待制知洪州。坐元祐黨奪職,居池州卒。與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聲起江西,時號三孔。有《詩書論語說》、《金華講義》、《芍藥譜》、《內外制》、《雜文》、《宗伯集》(編入《清江三孔集》)。
發潭州。宋代。趙蕃。 人言天宇澄,政好行遠道。秋陽既已后,朔風尚茲早。那知羈旅臣,寧有佳懷抱。鬻田就遠宦,廩薄不得飽。故鄉雖難歸,成里生且老。及今翻滯留,悠邈不能到。客中更作客,此意將誰告。妻兒重相別,更語各善保。蛩鳴幽砌苔,馬齕荒原草。深羨田中人,春禾復囷藁。
寒悰 其二。清代。孫原湘。 爐煙搖漾奈風何,似妾心頭委曲多。擔得虛名招嫉妒,悔因堅約致蹉跎。雙關語秘瞞青鳥,一尺身懸抵絳河。剩有悲愁相對分,不忙時節定來過。
木犀花 其二。宋代。方一夔。 招隱誰招到碧巖,自嫌黃綬映青衫。月光童子分根柢,金粟如來混圣凡。勝賞莫辭空百盞,麗酬不記達千函。竦身便脫塵埃去,徑上清虛謝轡銜。
淚菊愁萸,向尊前訴出,傷高懷抱。紅上戍樓,登臨怕看殘照。
目中剩影關河,任付與、塵飛煙擾。蕭蕭。正西風信緊,還欹茸帽。
惜秋華·庚子秋攜家避地廣平,重九日出郭游蓮亭。十八年重到,堤柳蕭瑟,大有江潭之感。用夢窗重九韻。清代。夏孫桐。 淚菊愁萸,向尊前訴出,傷高懷抱。紅上戍樓,登臨怕看殘照。目中剩影關河,任付與、塵飛煙擾。蕭蕭。正西風信緊,還欹茸帽。城畔翠楊老。盡霜乾曠野,秋光偏好。念倦旅,華發變,漢南重到。無邊墜葉聲凄,甚處吟、庾郎園小。遲了。陣云寒、雁群都少。
今夜清輝漾。想月殿、菱花出匣,一輪初上。萬戶千門連碧海,處處鉤簾倚幌。
只少我、一人凝望。多謝東鄰遺粔籹,恰分明、掬取團圓樣。
賀新郎 中秋伏枕承蘧庵先生有月餅果物之惠病起賦謝。清代。陳維崧。 今夜清輝漾。想月殿、菱花出匣,一輪初上。萬戶千門連碧海,處處鉤簾倚幌。只少我、一人凝望。多謝東鄰遺粔籹,恰分明、掬取團圓樣。開籠看,神差王。紛然佳果還相貺。揩病眼、荔奴黃皺,哀梨碧漲。忽憶添丁千里外,阻隔丹崖綠嶂。恨此物、無緣分餉。若使姮娥知我意,也璇閨、掩卻垂綃帳。應為我,色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