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載炎州別,相望閱歲寒。羈孤轉江海,旅食守叢殘。
枯樹馀生在,狂花瞥眼看。梟鸞一毛羽,蛟蜃各波瀾。
錯有量金鑄,饑愁買玉餐。自然堪隕涕,何處足憑闌。
念子從軍幕,論文據將壇。新詩能惠我,傲骨不應官。
西瀼酣歌老,南樓賓主歡。愈風煩草檄,活國待彈冠。
腰瘦心逾壯,時危地孔安。近聞摧六虎,早與說廉丹。
寄沈友卿江寧十二韻。宋代。王存。 七載炎州別,相望閱歲寒。羈孤轉江海,旅食守叢殘。枯樹馀生在,狂花瞥眼看。梟鸞一毛羽,蛟蜃各波瀾。錯有量金鑄,饑愁買玉餐。自然堪隕涕,何處足憑闌。念子從軍幕,論文據將壇。新詩能惠我,傲骨不應官。西瀼酣歌老,南樓賓主歡。愈風煩草檄,活國待彈冠。腰瘦心逾壯,時危地孔安。近聞摧六虎,早與說廉丹。
(1023—1101)宋潤州丹陽人,字正仲。仁宗慶歷六年進士。修潔自重,為歐陽修、呂公著、趙概所知。英宗朝,歷太常禮院。素與王安石交厚,神宗熙寧中安石執政,論事不合,即不來往。元豐初除國史編修官、修起居注,累遷知開封府。哲宗朝,歷尚書右、左丞,吏部尚書。時朋黨論熾,存進言恐濫及善人,忤任事者,出知杭州。以右正議大夫致仕。參與編著《元豐九域志》。 ...
王存。 (1023—1101)宋潤州丹陽人,字正仲。仁宗慶歷六年進士。修潔自重,為歐陽修、呂公著、趙概所知。英宗朝,歷太常禮院。素與王安石交厚,神宗熙寧中安石執政,論事不合,即不來往。元豐初除國史編修官、修起居注,累遷知開封府。哲宗朝,歷尚書右、左丞,吏部尚書。時朋黨論熾,存進言恐濫及善人,忤任事者,出知杭州。以右正議大夫致仕。參與編著《元豐九域志》。
和家字韻呈同社諸公。宋代。廖行之。 平生四海魯東家,貌敬誰能禮有加。試問離歌談狗曲,何如艷曲唱山茶。廣平似鐵詩猶好,河內聞箴喜更夸。惟有謫仙堪痛飲,世間佳處樂無涯。
揚州懷古十六首 其一。清代。何震彝。 邗水滔滔日夜流,珠歌翠舞古揚州。傷心怕問南朝事,璧月瓊花總惹愁。
嘲燈花鵲噪。明代。于謙。 鵲噪燈花亦偶然,人間喜信只虛傳。朝朝暮暮知多少,誤卻歸期又隔年。
揭陽林虞笙孝廉。清代。丘逢甲。 百硯齋中十二方,買從京口壓歸航。漢碑周鼓留殘篆,珍重流傳古揭陽。
臺灣竹枝詞 其三。清代。謝金鑾。 水仙宮外近黃昏,迤北斜看第幾鯤。潮信來特沙鹵白,亂星漁火簇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