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甫死數月,家貧不能葬。其子泣告予,聽之為惆悵。
予謂其子曰,今日汝宜往。汝父在世時,滿眼知識廣。
高閎慣奔走,所事盡豪爽。資財既饒裕,意氣亦倜儻。
故人之子至,寧不動念想。生死見情誼,真實非勉強。
應有郭元振,錢送幾萬鏹。應有柳仲涂,金饋幾千兩。
堯夫清廉吏,麥且五百饟。子瞻酸寒儒,絹且四十丈。
彼但抽氈毛,此已歸泉壤。汝其試扣門,佇看賻盈帑。
予助嗟薄少,忝作汝父黨。蘇詩贈季明,鄙語謾相仿。
贈人求賻。元代。吳澄。 德甫死數月,家貧不能葬。其子泣告予,聽之為惆悵。予謂其子曰,今日汝宜往。汝父在世時,滿眼知識廣。高閎慣奔走,所事盡豪爽。資財既饒裕,意氣亦倜儻。故人之子至,寧不動念想。生死見情誼,真實非勉強。應有郭元振,錢送幾萬鏹。應有柳仲涂,金饋幾千兩。堯夫清廉吏,麥且五百饟。子瞻酸寒儒,絹且四十丈。彼但抽氈毛,此已歸泉壤。汝其試扣門,佇看賻盈帑。予助嗟薄少,忝作汝父黨。蘇詩贈季明,鄙語謾相仿。
吳澄,字幼清,晚字伯清,學者稱草廬先生,撫州崇仁(今江西崇仁縣)人。平生著作有《吳文正集》100卷、《易纂言》10卷、《禮記纂言》36卷、《易纂言外翼》8卷、《書纂言》4卷、《儀禮逸經傳》2卷、《春秋纂言》12卷、《孝經定本》1卷、《道德真經注》4卷等并行于世。吳澄是元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與當世經學大師許衡齊名,并稱為“北許南吳”,以其畢生精力為元朝儒學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吳澄。 吳澄,字幼清,晚字伯清,學者稱草廬先生,撫州崇仁(今江西崇仁縣)人。平生著作有《吳文正集》100卷、《易纂言》10卷、《禮記纂言》36卷、《易纂言外翼》8卷、《書纂言》4卷、《儀禮逸經傳》2卷、《春秋纂言》12卷、《孝經定本》1卷、《道德真經注》4卷等并行于世。吳澄是元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與當世經學大師許衡齊名,并稱為“北許南吳”,以其畢生精力為元朝儒學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挽趙秋曉。宋代。張孺子。 早袖經綸手,歸歟臥首陽。可憐心錦繡,不補帝衣裳。祿與名俱靳,身宜壽且康。互鄉蒙子潔,聞訃重心傷。
金剛隨機無盡頌·持經功德分第十五。宋代。釋印肅。 小法勿貪焚,無二亦無三。唯此一事實,何用廣言談。
雜興十首 其一。宋代。方一夔。 前程在處暗危機,脫跡紅塵入翠微。清水一竿張釣具,白云四壁掛樵衣。馬惟畫骨空嗟瘦,龍不點睛那解飛。差有陳編相伴住,時將詩句洗前非。
和育王十二題·明月臺。。李覯。 月色固無改,臺基亦不壞。嗟哉翫月人,古來誰更在。
同晝上人送郭秀才江南尋兄弟。唐代。孟郊。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溪轉萬曲心,水流千里聲。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