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公子謫仙人,布袍落魄余一身。
錦囊香歇玉簫斷,庾郎白發徒傷春。
金臺掉頭不肯住,欲把釣竿東海去。
故鄉入夢忽歸來,井邑依依鐵爐步。
碧池槐葉玄都桃,眼空舊雨秋蕭颾。
太湖風月數萬頃,扁舟乘興尋三高。
西北高樓一杯酒,與子長歌折楊柳。
江山信美盍便留,莼菜鱸魚隨處有。
贈張玉田。元代。仇遠。 秦川公子謫仙人,布袍落魄余一身。錦囊香歇玉簫斷,庾郎白發徒傷春。金臺掉頭不肯住,欲把釣竿東海去。故鄉入夢忽歸來,井邑依依鐵爐步。碧池槐葉玄都桃,眼空舊雨秋蕭颾。太湖風月數萬頃,扁舟乘興尋三高。西北高樓一杯酒,與子長歌折楊柳。江山信美盍便留,莼菜鱸魚隨處有。
仇遠(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號山村、山村民,人稱山村先生。元代文學家、書法家。元大德年間(1297~1307)五十八歲的他任溧陽儒學教授,不久罷歸,遂在憂郁中游山河以終。 ...
仇遠。 仇遠(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號山村、山村民,人稱山村先生。元代文學家、書法家。元大德年間(1297~1307)五十八歲的他任溧陽儒學教授,不久罷歸,遂在憂郁中游山河以終。
贛州豐樂長老惠宣寫予真戲贊時年七十三。宋代。周必大。 少年日醉郁孤臺,鼎立三禪屢往來。豪氣雖存誰復識,形容變盡鬢皚皚。
蜀府遇夏時教諭次韻敘德言懷。明代。方孝孺。 周道昔淪喪,鳳鳥收其聲。紛紛徇世士,各以智術鳴。仲舒起西都,蜀漢有孔明。下帷談正誼,濡走濟群生。二子茍遇時,惠澤
游俠篇 其二。魏晉。張華。 秦人不窺兵。趙勝南詛楚。乃與毛遂行。黃歇北適秦。太子還入荊。美哉游俠士。何以尚四卿。我則異于是。好古師老彭。
奉和裴侍中將赴漢南留別座上諸公。唐代。劉禹錫。 金貂曉出鳳池頭,玉節前臨南雍州。暫輟洪爐觀劍戟,還將大筆注春秋。管弦席上留高韻,山水途中入勝游。峴首風煙看未足,便應重拜富民侯。
以石為玉。宋代。劉敞。 梧臺有沈璞,由來非一春。時無司南駕,自比連城珍。寧如昆邱叟,相與笑緇磷。勿以名夸世,而將暗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