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段走靈帝,程魚奔代宗。喪亂有其漸,式微丁數(shù)窮。
總無全盛時,一旦嬰憫兇。異哉王閹奴,挾帝出居庸。
土木試一擲,舉國紛相從。親征竟蒙塵,身殉觀軍容。
爾時微郕王,誰為奠寰中?八載修戰(zhàn)守,廟社安鐘鏞。
虜心絕要求,塞外歸重瞳。嗟嗟奪門徒,甘心為首戎。
復(fù)辟亦天意,群小冒奇功。忠良既誅鋤,謚戾良非公。
窀穸荒山麓,大禮靳樹封。悠悠二百年,壞道馀喬松。
皇仁念前朝,慨焉愴宸衷。置守禁樵采,魄毅安幽宮。
傍陵三十戶,戶戶野花紅。隧道寒潭靜,繚垣芳草空。
獨恨魏珰墳,東西峙巃嵷。
明景帝廢陵。清代。李天馥。 張段走靈帝,程魚奔代宗。喪亂有其漸,式微丁數(shù)窮。總無全盛時,一旦嬰憫兇。異哉王閹奴,挾帝出居庸。土木試一擲,舉國紛相從。親征竟蒙塵,身殉觀軍容。爾時微郕王,誰為奠寰中?八載修戰(zhàn)守,廟社安鐘鏞。虜心絕要求,塞外歸重瞳。嗟嗟奪門徒,甘心為首戎。復(fù)辟亦天意,群小冒奇功。忠良既誅鋤,謚戾良非公。窀穸荒山麓,大禮靳樹封。悠悠二百年,壞道馀喬松。皇仁念前朝,慨焉愴宸衷。置守禁樵采,魄毅安幽宮。傍陵三十戶,戶戶野花紅。隧道寒潭靜,繚垣芳草空。獨恨魏珰墳,東西峙巃嵷。
李天馥(1635年~1699年),字湘北,號容齋。科舉寄籍歸德府永城縣,合肥人,其先自黃岡徙。清初文臣。崇禎十五年(1642年),張獻忠攻陷廬州府,李天馥隨家人避難永城,寓居于永城趙家。順治十四年(1657年)中舉,順治十五年(1658年)成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歷官少詹事、工部尚書、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拜武英殿大學(xué)士。為官期間,揚清激濁,學(xué)行俱優(yōu),深受康熙器重。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去世,謚文定。著有《容齋千首詩》、《容齋詩馀》等。 ...
李天馥。 李天馥(1635年~1699年),字湘北,號容齋。科舉寄籍歸德府永城縣,合肥人,其先自黃岡徙。清初文臣。崇禎十五年(1642年),張獻忠攻陷廬州府,李天馥隨家人避難永城,寓居于永城趙家。順治十四年(1657年)中舉,順治十五年(1658年)成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歷官少詹事、工部尚書、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拜武英殿大學(xué)士。為官期間,揚清激濁,學(xué)行俱優(yōu),深受康熙器重。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去世,謚文定。著有《容齋千首詩》、《容齋詩馀》等。
避賊書事十三首 其九。宋代。左緯。 妻兒共一區(qū),日夜謹(jǐn)相守。遙驚白旗來,不覺四散走。汝死吾不知,吾亡汝何咎。隔林聞哭聲,相見真成偶。
玉籍殊科四十秋,徊翔藩翰幾淹留。五羊舊治功尤著,百越新恩志已酬。
健節(jié)亭亭心益壯,清吟一一思如流。壺漿滿道爭迎處,晝錦應(yīng)先駐虎邱。
送程給事知越州 其一。宋代。畢仲連。 玉籍殊科四十秋,徊翔藩翰幾淹留。五羊舊治功尤著,百越新恩志已酬。健節(jié)亭亭心益壯,清吟一一思如流。壺漿滿道爭迎處,晝錦應(yīng)先駐虎邱。
山居七詠題畫送周伯陽 其五 九曲山。明代。張羽。 竹林路陰陰,尋幽不覺深。不比羊腸坂,空傷行客心。
辛亥三月薄游臺灣主霧峰之萊園獻堂三兄屬題園中名勝得十二絕句 其三 考槃軒。清代。梁啟超。 久分生涯托澗薖,齏鹽送老意如何?奇情未合銷磨盡,風(fēng)雨中宵一嘯歌。
月夜泊石牛。清代。金居敬。 人靜黃昏后,扁舟泊石牛。亂蟲喧入夜,孤月自明秋。酒送鄉(xiāng)心遠(yuǎn),詩分客路憂。姮娥流素影,伴我住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