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君為縣武城傍,花里弦歌不下堂。佳政日來多薦疏,美名年少滿詞場。
揮毫色動郎官宿,托簡光搖御史霜。千載并傳秋興賦,可知潘令在河陽。
酬朝城張明府和御史中丞蘇丈秋興見寄。明代。李攀龍。 聞君為縣武城傍,花里弦歌不下堂。佳政日來多薦疏,美名年少滿詞場。揮毫色動郎官宿,托簡光搖御史霜。千載并傳秋興賦,可知潘令在河陽。
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后,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后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余年,其影響及于清初。 ...
李攀龍。 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后,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后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余年,其影響及于清初。
取道長河進宮齋戒即目有懷點筆成什 其四。。弘歷。 必告慈寧曉問安,延緣桂棹溯游瀾。黍芃麥秀香風里,縹緲西池直北看。
四月八日漫作。。弘歷。 浴佛傳佳節,清和景尚妍。每因逢此日,不禁憶當年。兒女花真幻,昔今時久遷。齊云遙在望,愧我未忘緣。
錦城寓館八首 其四。明代。薛瑄。 當戶海榴樹,紛紛落絳英。竹林新筍出,石砌綠苔生。小屋知心靜,繁花覺眼明。少陵今遠矣,誰與論詩情。
鷓鴣天四首 其四。。添雪齋。 碧落橋頭正晚春,斷魂多少對黃昏。行云卷去無情句,流水攜來啼血痕。心做酒,夢如塵,孤斟自飲漫移樽。解憂唯有君前物,借我今宵愁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