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席花如待,窺簾鳥似知。到來拚共醉,坐久見吾詩。
吏跡江湖傲,仙才日月欺。幸逢休浣出,不顧尚書期。
再游南溪同應駕部徐比部賦 其二。明代。李攀龍。 覆席花如待,窺簾鳥似知。到來拚共醉,坐久見吾詩。吏跡江湖傲,仙才日月欺。幸逢休浣出,不顧尚書期。
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后,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后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余年,其影響及于清初。 ...
李攀龍。 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后,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后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余年,其影響及于清初。
題董邦達西湖畫冊十四幅 其一 昭慶寺。。弘歷。 招提湖北角,閱武便曾過。碧篆消新火,青松拿老柯。客心惜頹廢,僧意冀檀那。欲擬從其愿,民財慮費多。
奉和裴侍中將赴漢南留別座上諸公。唐代。劉禹錫。 金貂曉出鳳池頭,玉節前臨南雍州。暫輟洪爐觀劍戟,還將大筆注春秋。管弦席上留高韻,山水途中入勝游。峴首風煙看未足,便應重拜富民侯。
題畫 其三。明代。張弼。 云杉如薺屋如蚶,詰曲溪流瀉碧潭。獨立小橋吟不盡,插天晴翠太湖南。
文太師挽歌三首。宋代。司馬光。 美化流民物,薰然遺愛多。欒公當日社,邵父至今歌。庭有三鱣集,門容駟馬過。欲知余慶在,公鼎格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