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朝慵出,不知風雪臨。凝暉上窗紙,積冷到衣衿。
小片投墻隙,馀威結研心。聆音琤可喜,想像浩難禁。
童子傳來看,家人報說深。卷書空自照,杯酒不辭斟。
意賞何煩對,傳聞不害吟。未應閉戶臥,不及放舟尋。
大雪不出偶成八韻自齋中所見外皆禁不犯。明代。文徵明。 靜坐朝慵出,不知風雪臨。凝暉上窗紙,積冷到衣衿。小片投墻隙,馀威結研心。聆音琤可喜,想像浩難禁。童子傳來看,家人報說深。卷書空自照,杯酒不辭斟。意賞何煩對,傳聞不害吟。未應閉戶臥,不及放舟尋。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與沈周共創“吳派”,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于吳寬,學書于李應禎,學畫于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并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與沈周共創“吳派”,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于吳寬,學書于李應禎,學畫于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并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永州。。姚佳。 零陵人物望中仙,石室兵書物外天。一路花光紅不息,九嶷山色郁相連。瀟湘夜雨憐斑竹,巴蜀春風響杜鵑。翌日紫霞鋪碧水,浯溪行盡綠楊煙。
干樓晚眺 其一。明代。李贄。 呼朋萬里外,拍手層霄間。塞晚浮煙重,天空歲月閑。斷云迷古戍,落日照西山。幸有聲歌在,更殘且未還。
挽京口使君豐郎中十首。宋代。劉宰。 妙年意氣已橫秋,不為身謀為國謀。斥去佞臣談笑里,英名高壓漢朱存。
病訊四章 其二。明代。王彥泓。 繡被新鴛剩半床,怕拈卮酒怕聞香。能瘳別恨無靈藥,愿駐華姿有禁方。背冷乍溫教女弟,面痕輕舐待蕭郎。懸知乍起新妝淡,只有葵花似嫩黃。
題張叔平紅崖碑后。清代。司炳煃。 張君好游復好奇,逍遙不受名利羈。東行泰岱西咸池,凌跨三湘吊九嶷。繭足不遺蠻與夷,直到吾黔羅甸之邊陲。紅崖山石如猊獅,紅崖文字如龍夔。縮本、贗木相離支,懷古徒興三代悲。何君不畏艱與危,何君不憚熊與羆。崖懸萬仞身懸絲,陰氣肅肅砭人肌。捫蘿擗虺右手胝,摹拓豈任庸奴為。風神號怒山神私,忽躍忽叫交奔馳。奪其所寶心怨咨,旁人亦道君是癡。謂以性命博文辭,君方驚定神怡怡。大呼武侯報以詩,詩所難寫記補之。柳公、謝公筆淋漓,仿佛如見磨礱斷壁揮毫時。此圖二丈如披帷,張之老屋氣漫彌。毒龍猛獸相撐持,金仙蠻鬼雜怒嬉。日輪月殿云垂圍,大圈小圈光陸離。云黃海黑風凄其,長畫短畫盤蛟螭。陰陽萬象供爐錘,觀者揖君相叫噫。或疑或喜或眥睢,口量手揣心是非。謂是好古鄒君叔績不及知,可憐甘受世人欺。吁嗟乎,可憐甘愛世人欺,豈獨石鼓銘文岣嶁碑。
解語花·見江岸草花淡紅可愛而賦。清代。黃之雋。 沿洲杜若,蔽石江蘺,荒廟幽馨惹。細花開向無人處,幾點自成風雅。嫣紅淡赭。是暮雨、羅裙吹化。題贈他、真本離騷,盡付湘靈寫。隨意自開自謝。悵蓀橈輕過,搴未盈把。斷崖何處,胭脂買、空想倚舷臨畫。凄涼在野。誰伴汝、月宵煙夜。須異時、移綴漁莊,從楚江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