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建都邑,九鼎從而遷。
八政一日食,仰此東南偏。
歲漕四百萬,舳艫相后先。
云帆罷轉海,江淮達且沿。
迤邐經齊魯,有渠昔人穿。
噫此尋丈耳,譬若溝澮然。
置閘以啟閉,相時為節宣。
巖巖魯山下,平地多流泉。
泉流入漕渠,其始才涓涓。
奫淪惟自足,安知可浮船。
疏導非人力,濟世嗟何緣。
張君官水部,治水思昔年。
往來相度之,滌源同九川。
功成既歸朝,大臣慕其賢。
封章始朝薦,行李仍夕旋。
維此百泉眼,利博人爭傳。
入渠有余瀝,可溉萬頃田。
只今東方民,老幼咸顛連。
槁項與黃馘,嗷嗷口流涎。
潴泄倘有策,旱澇何須憐。
漕粟國用足,種粟民生全。
他年司馬氏,載入《河渠》篇。
送張都水。明代。吳寬。 幽燕建都邑,九鼎從而遷。八政一日食,仰此東南偏。歲漕四百萬,舳艫相后先。云帆罷轉海,江淮達且沿。迤邐經齊魯,有渠昔人穿。噫此尋丈耳,譬若溝澮然。置閘以啟閉,相時為節宣。巖巖魯山下,平地多流泉。泉流入漕渠,其始才涓涓。奫淪惟自足,安知可浮船。疏導非人力,濟世嗟何緣。張君官水部,治水思昔年。往來相度之,滌源同九川。功成既歸朝,大臣慕其賢。封章始朝薦,行李仍夕旋。維此百泉眼,利博人爭傳。入渠有余瀝,可溉萬頃田。只今東方民,老幼咸顛連。槁項與黃馘,嗷嗷口流涎。潴泄倘有策,旱澇何須憐。漕粟國用足,種粟民生全。他年司馬氏,載入《河渠》篇。
(1435—1504)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原博,號匏庵。為諸生時,即有聲望,遍讀《左傳》、《史記》、《漢書》及唐宋大家之文。成化八年會試、廷試皆第一,授修撰。侍孝宗東宮,進講閑雅詳明。孝宗即位,遷左庶子,預修《憲宗實錄》,進少詹事兼侍讀學士。丁憂后,入東閣,專典誥敕。進禮部尚書。卒謚文定。寬行履高潔,不為激矯,而自守以正。其詩深厚郁,自成一家。兼工書法。有《匏庵集》。 ...
吳寬。 (1435—1504)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原博,號匏庵。為諸生時,即有聲望,遍讀《左傳》、《史記》、《漢書》及唐宋大家之文。成化八年會試、廷試皆第一,授修撰。侍孝宗東宮,進講閑雅詳明。孝宗即位,遷左庶子,預修《憲宗實錄》,進少詹事兼侍讀學士。丁憂后,入東閣,專典誥敕。進禮部尚書。卒謚文定。寬行履高潔,不為激矯,而自守以正。其詩深厚郁,自成一家。兼工書法。有《匏庵集》。
誰氏子。唐代。韓愈。 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蛟朴麑W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又云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圣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嗚呼余心誠豈弟,愿往教誨究終始。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擬古雜詩三首 其一。明代。黎遂球。 遠與君別者,昨日已今日。迢迢萬馀里,歸期安可必。盜賊多殺人,兵氣天地黑。昨日我出門,卜筮俱云吉。不愁饑餓死,但恐隔異域。傍人定相笑,信誓嗟何及。人生非鹿麋,孰與不交識。夜夢各相見,晚食各努力。
上京次貢待制韻(三首)。。涂穎。 蓬萊仙子學長生,群帝朝天絳節迎。昨日六龍回北極,云裾霞佩集灤京。
次韻玉汝謝橘。明代。王鏊。 洞庭自是君家果,霜落晴洲色漸深。收子未儲千顆玉,封侯寧抵萬株金。不移淮北生生意,相饋燕南歲歲心。莫怪野人芹自美,江陵千樹不同林。
看花回 記少年事。清代。楊玉銜。 草草庖廚著意瑩。盤盎寒生。攜鋤種菜荒田,認桂枝、量記窗棱。少年無賴事,回首分明。老覺巖阿有舊盟。鶴友猿朋。移泉烹荈收黃葉,好商量、畫意詩情。往來新認識,有個黃鶯。
過洛社望南湖暮景三首。宋代。楊萬里。 暮煙如雨雨如煙,一把珠簾隔遠山。簾影漸濃山漸淡,恍然移入畫屏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