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馬窺京闕,西南萬里行。人心灰未燼,天語淚隨聲。
落日潼關騎,秋風細柳營。渭橋遺跡在,幸蜀九重驚。
癸丑北游詩五十首選二十四 其十四。近現代。楊圻。 胡馬窺京闕,西南萬里行。人心灰未燼,天語淚隨聲。落日潼關騎,秋風細柳營。渭橋遺跡在,幸蜀九重驚。
楊圻(1875——1941),初名朝慶,更名鑒瑩,又名圻,字云史,號野王,常熟人,年二十一,以秀才為詹事府主簿,二十七為戶部郎中。光緒二十八年(1902)舉人,官郵傳部郎中,出任英屬南洋領事。入民國,任吳佩孚秘書長,亦曾經商。抗日戰爭爆發,居香港,病卒。 ...
楊圻。 楊圻(1875——1941),初名朝慶,更名鑒瑩,又名圻,字云史,號野王,常熟人,年二十一,以秀才為詹事府主簿,二十七為戶部郎中。光緒二十八年(1902)舉人,官郵傳部郎中,出任英屬南洋領事。入民國,任吳佩孚秘書長,亦曾經商。抗日戰爭爆發,居香港,病卒。
臨江仙 其一。宋代。周紫芝。 水遠山長何處去,欲行人似孤云。十分瘦損沈休文。忍將秋水鏡,容易與君分。試問梨花枝上雨,為誰彈滿清尊。一江風月黯離魂。平波催短棹,小立送黃昏。
暨陽懷古二十三首 其五 道成墩。清代。繆徵甲。 嗚呼,許公仁者非神仙。代民納稅法外意,后之繼者難為賢。瘞金償賦諱施與,詫為黃白毋乃顛。醫師之外設方相,周禮廣立仁政篇。張魯世傳斗米術,驅疫乃以符水專。公能納民躋壽寓,豈藉符水為和扁。禹役庚辰益掌火,為民除害神圣傳。斬蛇赤帝行大澤,搏蛟孝侯入深淵。事本尋常不足怪,要皆一念為民堅。后堂拜母重母孝,大孝必得壽百年。先生應笑欒大輩,妄希白日能升天。世儒自是眼孔小,故神其說何責焉。嗚呼,許公仁者非神仙。
過嶺。清代。紀昀。 大雪幕荒榛,凍云壓高樹。沖寒上高嶺,岡巒莽回互。蒼然暝色合,四望疑無路。迂曲得人蹤,一線微通步。仰睇郁嶒崚,俯窺杳煙霧。隔澗見行人,蠕蠕似蟻附。高者木杪懸,卑者草際露。前者僂而援,后者聳而赴。石磴滑屢顛,林風吹欲仆。徒侶遞相呼,十步九回顧。慄然悸心魂,失足愁一誤。側聞定鼎初,狂童此負固。桓桓李文襄,轉戰實茲處。仰攻彼尚克,徐行今乃怖。人生才地懸,寧止恒沙數。丈夫志四方,感激酬知遇。仗鉞良未能,叱馭吾其庶。黽勉趣役夫,去去無多慮。
和樂天示楊瓊。唐代。元稹。 我在江陵少年日,知有楊瓊初喚出。腰身瘦小歌圓緊,依約年應十六七。去年十月過蘇州,瓊來拜問郎不識。青衫玉貌何處去,安得紅旗遮頭白。我語楊瓊瓊莫語,汝雖笑我我笑汝。汝今無復小腰身,不似江陵時好女。楊瓊為我歌送酒,爾憶江陵縣中否。江陵王令骨為灰,車來嫁作尚書婦。盧戡及第嚴澗在,其馀死者十八九。我今賀爾亦自多,爾得老成余白首。
貽梁伯龍。明代。王世貞。 喬木竦崩崖,下臨千仞溪。豈不虞傾折,根株詎能移。回風吹轉蓬,飄飖窮天垂。念此歲云晏,廓落竟焉歸。兩慕中未宣,安睹已所悲。周道橫豺虎,飭步詎成規。君子憂世患,小人偷自怡。恒恐羲輪逝,為謀不畢時。唯有貽竹素,可以愜衷期。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詩·異花亭。宋代。司馬光。 春意復蹉跎,園林日愁寂。枝邊綠陰重,砌下紅英積。茲亭花最繁,飄零萬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