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池亭,仿佛似、洛川巖壑。天付與、老身游戲,余生吃著。剩喜酒能消世慮,翻疑書解妨人樂。聽兩翁、白雪寄新詞,愁言莫。
毋自嘆,蒿萊惡。甘自味,齏鹽薄。對亂花叢竹,翠紅交錯。元亮悅聞親友話,羲之常恐兒曹覺。望碧云、休憶女乘鸞,人騎鶴。
滿江紅(再和)。宋代。李曾伯。 小小池亭,仿佛似、洛川巖壑。天付與、老身游戲,余生吃著。剩喜酒能消世慮,翻疑書解妨人樂。聽兩翁、白雪寄新詞,愁言莫。毋自嘆,蒿萊惡。甘自味,齏鹽薄。對亂花叢竹,翠紅交錯。元亮悅聞親友話,羲之常恐兒曹覺。望碧云、休憶女乘鸞,人騎鶴。
李曾伯。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間) 南宋詞人。字長孺,號可齋。原籍覃懷(今河南沁陽附近)。南渡后寓居嘉興(今屬浙江)。
送許云程大行奉使還瓊為宮保海公營墓。明代。王弘誨。 清朝耆碩里中聞,敕葬新恩借使君。海上松楸覃雨露,日邊劍舄擁風云。茂陵遺草歸時奏,庾嶺寒梅到處芬。知是靈均門下客,大招何處擬騷文。
頌古十首。宋代。釋行鞏。 領得溈山笑里刀,方知不枉到明招。元來樹倒藤枯后,了得三年五載燒。
次韻監試潼川提刑張兵部有懷家山木犀。宋代。魏了翁。 形安宇泰即吾鄉,花解隨人到處黃。何事歸心起張翰,有來妙語出君房。榮枯境里自殊觀,造化機中無別香。不見儋州安樂法,隨花隨客作重陽。
次潘少承壽七十一韻。明代。黃佐。 玄覽臺前聞雅音,滋蘭豪唱麟蒲深。玩梅誰謂越山雪,采菊自多疏傳金。三徑煙霞娛白首,九天日月懸丹心。何當一曲解民慍,浩浩南薰吹北林。
綾。唐代。李嶠。 金縷通秦國,為裘指魏君。落花遙寫霧,飛鶴近圖云。馬眼冰凌影,竹根雪霰文。何當畫秦女,煙際坐氤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