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辛苦事,欲暫息舟中。買船上水撐逆浪,不吹南風吹北風。
北風怒號船頭裂,北風怒號牽枝折。出門便得羈旅愁,人生那可輕離別。
我聞滟滪堆難平,巴字猿聲不可聽。少年未肯尋常老,山川雖險心猶橫。
又憶當時瀚海歸,寒沙萬里無征衣。黑海海水與天闊,心知入水終難活。
不道悲涼雪窖來,卻含郁抑無人說。即使鞭驢走幽薊,易水流澌風透袂。
冷人莫過五更霜,懸鶉已見三年敝。北風北風于我親,八歲流離已苦辛。
至今所歷三十載,日夜徬徨驅(qū)心神。人生學道存安逸,吾道蕭蕭悲白日。
君不見德宗懶瓚呼不起,縱有北風吹何益。
戊申冬舟過英州阻風追憶行役之難因賦北風篇。明代。釋今無。 一年辛苦事,欲暫息舟中。買船上水撐逆浪,不吹南風吹北風。北風怒號船頭裂,北風怒號牽枝折。出門便得羈旅愁,人生那可輕離別。我聞滟滪堆難平,巴字猿聲不可聽。少年未肯尋常老,山川雖險心猶橫。又憶當時瀚海歸,寒沙萬里無征衣。黑海海水與天闊,心知入水終難活。不道悲涼雪窖來,卻含郁抑無人說。即使鞭驢走幽薊,易水流澌風透袂。冷人莫過五更霜,懸鶉已見三年敝。北風北風于我親,八歲流離已苦辛。至今所歷三十載,日夜徬徨驅(qū)心神。人生學道存安逸,吾道蕭蕭悲白日。君不見德宗懶瓚呼不起,縱有北風吹何益。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jīng),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jiān)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nèi)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jīng),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jiān)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nèi)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禽言四首 其三。明代。朱應辰。 婆餅焦,小麥黃熟長齊腰。刈麥作餅婆為喜,豈料南山日日雨。雨多麥損不可食,雖欲婆嗔那復得。
奉和胡學士光大侍從游萬歲山詩韻十首 其九。。王洪。 殿閣青霄迥,山川紫氣高。門開天上日,地壓海中鰲。響徹蒼龍管,□傳碧甕醪。共歡千載遇,登賞總忘勞。
秋聲八詠用杜公部秋興八首韻。清代。徐宗干。 峰巒一抹襯秋暉,古木蕭疏露翠微。猿抱懸崖千丈嘯,鴉棲落葉半天飛。梵音泉石心思徹,詩境匡廬面目違。絕頂百圍吟遠籟,尚留紅樹帶霜肥。
次韻錢遜叔獨鶴圖三首 其三。宋代。呂本中。 眼明見此出籠鶴,似我北歸辭瘴嵐。慎勿低頭待收養(yǎng),人間欣戚盡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