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原自遜朱程,真宰何嘗有定名。偶聚千花薰塔石,曾聞一偈悟神鸚。
每思岳麓終難繼,自入熊山不可迎。酷似報知求劍者,刻舟留畫記云旌。
詠面壁初祖 其四。明代。釋今無。 儒林原自遜朱程,真宰何嘗有定名。偶聚千花薰塔石,曾聞一偈悟神鸚。每思岳麓終難繼,自入熊山不可迎。酷似報知求劍者,刻舟留畫記云旌。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jīng),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jiān)棲賢院務(wù),備諸苦行,得遍閱內(nèi)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dǎo)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jīng),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jiān)棲賢院務(wù),備諸苦行,得遍閱內(nèi)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dǎo)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題韶州李同知百泉漱雪吟卷。宋代。王義山。 癖到膏盲藥不醫(yī),把泉煮石煉成詩。齒根更著雪來嚼,吟過海關(guān)又一奇。
叱馭庵。宋代。劉克莊。 所立未如溫太真,詎宜跬步暫忘親。乃知峻坂驅(qū)車者,有愧高堂扇枕人。
依韻和宋次道龍圖閣曝書。宋代。王珪。 五云迎曉禁廬開,不及華衣曳老萊。寶藏發(fā)函金作界,仙醪傳羽玉為臺。已逢天上非常景,更約人間第一材。白首廟堂終乞去,明年此會定應(yīng)來。
在伯考試未歸有懷。宋代。趙蕃。 木落山空君未歸,我行江山幾依依。山空木落有佳處,政爾待君相發(fā)揮。
同孔加淳父諸君集時濟山齋分賦得主人林館秋。明代。王懋明。 寂寂揚雄宅,清涼幾席虛。萸香饋來酒,螢死讀殘書。霜砌花仍發(fā),風(fēng)林葉向疏。客懷同宋玉,搖落竟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