苾芻托缽愁臂酸,重氈褥覆恣晝眠。古人嘆惜至今日,功德林枯上虛煙。
手軟不搖普化鐸,舌結誰開大溈田。我作驅烏見一人,月門畚笨能苦辛。
拗折硬弓追石鞏,鋤開春草類玄真。峰前兩眼看云水,清溪一喝揚沙塵。
綠竹參天搖鳳尾,新松遍嶺長龍鱗。一肩兩手汗如雨,金牛有飯應齋汝。
又能步步拜街塵,獅吼象踏無違拒。遂令丈六金色身,螺絲寶髻神踽踽。
自從震旦降旃檀,此相真堪福寰宇。相成易汝為瑞生,一言道合賓中主。
風高月白六七年,栽花禮佛藕池邊。篆煙夜照琉璃直,閒夢朝看木枕圓。
前年我分海幢席,一椽老汝諸狂息。不去廬山不北歸,芳蘭萬本當門植。
此地方標吉祥草,朱甍碧瓦憑愿力。香珠十串繞長廊,聲聲微令乾心識。
五十以前一瞬間,五十以后亦等閒。頻伽瓶納太虛空,了無出入與往還。
蓮華十劫不肯開,清香撲鼻隱金臺。還將閻浮五十載,銷盡習氣無塵埃。
此后誰能為汝壽,白毫悅體光如梅。
壽瑞生禪者。明代。釋今無。 苾芻托缽愁臂酸,重氈褥覆恣晝眠。古人嘆惜至今日,功德林枯上虛煙。手軟不搖普化鐸,舌結誰開大溈田。我作驅烏見一人,月門畚笨能苦辛。拗折硬弓追石鞏,鋤開春草類玄真。峰前兩眼看云水,清溪一喝揚沙塵。綠竹參天搖鳳尾,新松遍嶺長龍鱗。一肩兩手汗如雨,金牛有飯應齋汝。又能步步拜街塵,獅吼象踏無違拒。遂令丈六金色身,螺絲寶髻神踽踽。自從震旦降旃檀,此相真堪福寰宇。相成易汝為瑞生,一言道合賓中主。風高月白六七年,栽花禮佛藕池邊。篆煙夜照琉璃直,閒夢朝看木枕圓。前年我分海幢席,一椽老汝諸狂息。不去廬山不北歸,芳蘭萬本當門植。此地方標吉祥草,朱甍碧瓦憑愿力。香珠十串繞長廊,聲聲微令乾心識。五十以前一瞬間,五十以后亦等閒。頻伽瓶納太虛空,了無出入與往還。蓮華十劫不肯開,清香撲鼻隱金臺。還將閻浮五十載,銷盡習氣無塵埃。此后誰能為汝壽,白毫悅體光如梅。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避地白巖山中書懷。宋代。吳說。 胡虜憑陵甚,長驅青海邊。攜家遭困頓,憂國憤迍邅。不省歲月換,徒驚花草鮮。到頭蘇息否,灑淚問蒼天。
和嚴道培書院韻 其一。宋代。米芾。 城頭山腳舊圖開,華構凌云亦壯哉。談席昔人文獻地,升堂此日豫章材。弦歌化里清風動,麟鳳天南紫氣來。獨奈巖阿叢桂冷,幽棲不是偉長才。
菩薩蠻 其三 詠榴有贈。清代。陳去病。 驕陽時節花如火。猩紅一樹裙兒妒。莫說柳三多。多男算是他。并刀和露剖。粒粒相思豆。端的費相思。問伊知不知。
渡錢塘七首 其七。明代。胡應麟。 坐擁輕橈入亂山,蓬萊東望彩云閒。麻姑是處堪攜手,重疊秋江倚翠鬟。
嶺上見大江及匡廬諸峰。。項安世。 背立梧桐嶺,面對匡廬峰。江流過其下,渺渺去朝宗。萬山左右衛,如陣復如墉。壯哉天地間,偉觀人所鐘。自有此山來,來往賞憧憧。豈是千載人,無有此心胸。定應出圣宅,山鬼閟其蹤。茲行亦奇事,突兀肯相供。多言恐怒來,急下扶吾筇。
寧國蔣氏山居四景 其二 梅溪釣艇。明代。程敏政。 雙槳悠悠出岸沙,釣魚人住水西涯。隔溪殘雪春猶淺,時見寒梅一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