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小隱。漸年來疏懶,浸濃歸興。彩橋飛過,深溪地底,奔雷余韻。香爐照日,望處與、青霄近。想群仙、呼我應還,怪來須絲垂鏡。
海上云車回軔。少姑傳、金母信。森翠裾瓊佩,落日初霞,紛紜相映。誰見壺中景。花洞里、杳然漁艇。別是個、瀟灑乾坤,世情塵土休問。
尾犯(廬山一名碧芙蓉)。宋代。晁補之。 廬山小隱。漸年來疏懶,浸濃歸興。彩橋飛過,深溪地底,奔雷余韻。香爐照日,望處與、青霄近。想群仙、呼我應還,怪來須絲垂鏡。海上云車回軔。少姑傳、金母信。森翠裾瓊佩,落日初霞,紛紜相映。誰見壺中景。花洞里、杳然漁艇。別是個、瀟灑乾坤,世情塵土休問。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同樊潤州游郡東山。唐代。皇甫冉。 北固多陳跡,東山復盛游。鐃聲發大道,草色引行騶。此地何時有,長江自古流。頻隨公府步,南客寄徐州。
雜興十首 其一。宋代。方一夔。 前程在處暗危機,脫跡紅塵入翠微。清水一竿張釣具,白云四壁掛樵衣。馬惟畫骨空嗟瘦,龍不點睛那解飛。差有陳編相伴住,時將詩句洗前非。
謫居。宋代。王禹偁。 親老復嬰孩,吾生自可哀。無田得歸去,有俸是嗟來。直道雖已矣,壯心猶在哉。端居寡儔侶,懷抱向誰開。
月映萬川 其二。清代。繆公恩。 素魄高懸出海天,飛來萬影入澄川。自然妙用皆無意,水自空明月自圓。
病中呈諸友。宋代。朱熹。 窮居值秋晦,抱疾獨齋居。行稀草生徑,一雨復旬馀。交親各所營,曠若音塵疏。始悟端居樂,復理北窗書。讀誦興已闌,起坐方躊躇。綠樹滿空庭,策策涼飆初。良時不復停,煩吝未云祛。還思對君子,日夕佇軒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