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豐七年四月一日,余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里二三君子,會仲覽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在岷峨(é)。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
譯文:歸去啊,歸去,我的歸宿在哪里?故鄉(xiāng)萬里家難歸,更何況勞碌奔波,身不由己!人生百年已過半,剩下的日子也不多。蹉跎黃州歲月,四年兩閏虛過。膝下孩子,會說楚語,會唱吳歌。何以依戀如許多?山中好友攜酒相送,都來勸我留下。
注釋:岷峨:四川的岷山與峨眉山,此代指作者故鄉(xiāng)。強半:大半。這年蘇軾四十八歲,將近五十歲。坐見:空過了。再閏:陰歷三年一閏,兩閏為六年,作者自元豐二年貶黃州,元豐三年閏九月,六年閏六月,故云再閏。楚語吳歌:黃州一帶語言。黃州古代屬楚國。此言孩子已經(jīng)會說當(dāng)?shù)卦挕I缇疲涸复呵飪纱渭漓胪恋厣裼玫木疲朔褐妇啤?/p>
云何,當(dāng)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待閑看秋風(fēng),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細柳,應(yīng)念我,莫剪柔柯。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
譯文:面對友人一片冰心,我還有什么可說!人生到底為什么,輾轉(zhuǎn)奔波如穿梭?唯盼他年閑暇,坐看秋風(fēng)洛水蕩清波。別了,堂前親種的細柳,請父老,莫剪柔柯。致語再三,晴時替我晾曬漁蓑。
注釋:底事:何事。秋風(fēng)洛水:西晉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fēng)起,想起故鄉(xiāng)吳郡的菰萊,莼羹、鱸魚膾,便棄官而歸,此表示退隱還鄉(xiāng)之志。柔柯:細枝,指柳條。江南父老:指作者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