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馱經(jīng)事已空,斷碑殘剎見遺蹤。
蕭蕭茅屋秋風起,一夜雨聲羈思濃。
詩先寫入白馬寺時所見所感。作者從眼前的斷碑殘剎想起白馬馱經(jīng)的往昔盛事,一“空”一“見”的鮮明對比,極為準確地傳達出他當時的感傷情緒,從中透露出濃郁的時代氣息。接著,抒寫宿白馬寺的感受。破舊的茅屋,蕭蕭的秋風,沙沙的雨聲。觸發(fā)起作者思鄉(xiāng)念親的愁情;在這環(huán)境的演染與襯托下,“濃”字就顯得極為自然而突出。至此,傷時之恨,身世之感、羈旅之愁在詩中達到水乳交融的地步,因而使此詩成為繼《楓橋夜泊》后的又一寫愁名篇。對比《宿白馬寺》和《楓橋夜泊》兩首詩,可以發(fā)現(xiàn)兩者有共同之處:兩者寫的都是秋天,前者為“秋風起”,后者為“霜滿天”;兩者均寫到夜晚,前者為“一夜雨聲”,后者為“江楓漁火”;兩者都寫到愁苦,前者為“羈思濃”,后者為“對愁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