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城下作。 雪里乘舟出江渚,維舟忽被南風阻。日日登高望北風,北風夜至狂無主。似挾全湖撲我舟,更吹山石當空舞。微命區區在布衾,浮漂覆壓皆由汝。連宵達晝無人聲,臥中已失南康城。瞇眼驚窺斷纜處,唯馀廢塔猶崢嶸。老仆顛隮強為飯,慰我風微得遠行。嗟爾何曾當大險,一風十日天無情。吾有光明十捆燭,甕有殘醪缽有肉。新硯能容一斗墨,兔毫蠻紙堆盈簏。為吾遍塞窗中明,早晚澄清煮糜粥。吾欲偷閒疾著書,誰能更待山中屋。
吾所植荷既開盡而風雨頻至坐見其萎謝慰別以詩。 荷今折風雨,落淚夫何嘆。見汝請明日,孤根后土安。何由觸冥性,心氣忽奔瀾。橫游不得遂,直上多其端。冥冥一尺土,砉若鉆天難。迎風變青翠,向日成朱丹。開落一不吝,替萼宵摶摶。懸知此盆內,百孔能相貫。房房遍已實,根本又可餐。有生百蟲附,來去無相干。吾衷獨含愧,給水徒未乾。滋滲任奴婢,隔望成朝歡。瀟湘洞庭上,彌路花漫漫。傳聞有司命,乃是神仙官。五更得月際,大士乘飛鸞。停云拂素袖,灑露當花冠。嗟茲一華植,豈有高靈看。哀哀楚騷子,抱石沉急湍。奇軀不得腐,化作荷根蟠。傳為萬萬本,七竅心猶完。人間習不識,此是荷之耑。君看本末在,豈肯為椒蘭。埋藏弗復道,摧落終心酸。
上海遇彭芾亭病還江西。 去年我病江城下,君行作官具裘馬。今年我游東海濱,君病還家百事舍。君官我游都可憐,病榻攀望如飛仙。去年今日恰周歲,爾我相代心熬煎。昔君至浦瀕我去,今我去滬瀕君至。我行兩度皆遲遲,遇君寧得非天意。不然朋舊各四方,何必甘苦都與嘗。所以為君一揮涕,仍當歡喜臨壺觴。君不能飲我心惻,安得與君分氣力。江湖盤曲山峻高,遠哉遙遙不得息。握君強別無他詞,養心為上身次之。人生鉅細信有命,從今歧路先無悲。
送延卿既已歸途有作。 秋草為春色,秋花亦可憐。北風吹細雨,落日滿前川。去國條條路,連家處處田。豈宜重念汝,薄醉問歸船。
延卿將之廣東招同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十。 即欲東西去,其如對榻何。百年此間樂,一夕好詩多。陳亮故豪舉,馬周猶放歌。要知擲時日,未算客中過。
延卿將之廣東招同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九。 每念山東友,惟看海上云。幾人仍綠鬢,萬里寄回文。霜木垂垂下,風花故故分。直須連夜飲,莫使百憂紛。
延卿將之廣東招同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八。 有美雙雙鯉,經年在一池。何人忽臨水,對此更橫?。堂上拜慈母,庭前看好兒。平時暫離別,聲息故相隨。
延卿將之廣東招同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七。 簾子秋風起,宵焚百和香。與人同不睡,先我獨驚涼。積架書誰問,橫腰劍可藏。夢中好山水,披發弄青蒼。
延卿將之廣東招同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六。 此日接歡喜,壺觴擁似泉。諸公詞落落,十日雨綿綿。寒菜兼魚味,新禾得酒錢。不宜問歸路,泥濘隔前川。
延卿將之廣東招同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四。 覆瓦千梢竹,根墻四面花。屋廬巢翡翠,泥壁草龍蛇。荷芰風長好,藤蘿月正賒。憐君好文彩,未改野人家。
延卿將之廣東招同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五。 今上初元日,田間好事開。惟時攜綠酒,及爾問紅梅。觿佩忽忽換,巾車歲歲來。中庭吾倚遍,欲問向時苔。
延卿將之廣東招同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三。 一畝中莊宅,當門老樹支。放閒牛掩路,爭浴鴨嬉池。陰屋寒蛛下,深堂晚犬知。主人垢衣出,奇氣忽離披。
延卿將之廣東招同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二。 竟與紅塵隔,村居事事清。秋田逢旅雁,春樹息流鶯。一姓多羊酒,千家足豆羹。閑時問耕斂,都吏不須行。
光緒三十年中秋月。 噫余瘦削不成影,見汝盈盈在上頭。一世閨人齊下拜,八方園實競前投。移鐙讀曲行行怨,倚杖看云片片愁。病久可勝寒徹骨,頹然掩袂若為秋。
晚涼置酒坐諸君堂下即席賦詩。 使君為月我為星,卻為諸君放晚晴。祇可談天說瀛海,不須想帝夢瑤京。眼前瓜果新離土,腳下蓬蒿半掩城。問客爾從繁會至,箏琶何似席間清。
三十二歲自壽。 顏子當我時,怡然順化理。賈生在我時,悲天哭不已。顏子固宜笑,哭者亦自喜。而我于此時,飲食孩稚耳。假為失呼吸,千載寧有己。而我亦不病,不病爾將俚。勖哉勞腎肝,弗怖落其齒。天壽眾人命,爾當屈一指。兩歲課一熟,雙日行百里。天下憂傷人,爾福亦已侈。爾無一行足,感悽又何以。戒哉令譽乘驩來,譽來汲汲思二子。
延卿將之廣東招同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一。 望望蒲塘路,維舟第二橋。故人期隴晦,好會接云霄。作合前時問,朋游隔日招。惟應就芳草,百里未嫌遙。
東郊道中。 碧漲回溪滿,風蘆對岸斜。群魚嬉水鳥,深草著秋花。日午人歸犢,陰濃婦浣紗。愁聞積霖后,戶戶有農嗟。
寄仲弟歐家坊館次。 昔我幽居地,三年病著書。復君勤苦業,對此惰荒馀。宿火朝窗暗,新飆夜榻虛。過來一相憶,貪飯近何如。
與同學者共祀興化劉先生于龍門書院哀感成詩 其四。 俎豆今來意,諸君興慕思。師亡胡可倍,道大固應歧。白石猶能碻,狂瀾未可知。蒼茫千載事,流涕向崇祠。
與同學者共祀興化劉先生于龍門書院哀感成詩 其三。 跋涉師憐我,連年更未休。風塵徒不肖,悲憤已堪羞。獨夜一回首,當春那得秋。嗟哉覽玆宇,麟鳳去悠悠。
與同學者共祀興化劉先生于龍門書院哀感成詩 其二。 視炙無多日,師恩自覺偏。來時先目斷,歸路更心懸。待對空山榻,長休大海船。豈知臨別語,遺恨已千年。
與同學者共祀興化劉先生于龍門書院哀感成詩 其一。 城郭三年別,門墻一慟深。池荷還炫日,堤柳尚成陰。游從齋房減,埃塵講幄侵。黯然值諸子,相對忽沾襟。
興化見劉融齋先生還至歐家坊館次寄內弟吳肇嘉。 湖水連江綠,扁舟載夢歸。病消杯在手,寒盡樹更衣。樵牧各余契,弟昆惟汝違。松花開落處,應有彩云飛。
八月十四宿芒稻河。 客路憐華月,推篷已滿襟。鳴蟲和幽草,宿鳥起疏林。秋晚東風急,過江淮水深。懸悲老人意,念此不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