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臺。 荊棘芃芃百尺堆,路人云此是叢臺。雨中漳浦明還滅,門外青山去又來。歌嘯且從今日樂,是非誰管后人哀。靚妝炫服尋為土,不似昆明塹劫灰。
賜資治通鑒呈范淳父學士。 通鑒初成賜近臣,不遺疏賤布恩均。我投淮水五千里,君滯周南二十春。東觀汗青身是夢,西宮削稿事如新。細思當日修書者,祇有三人今一人。
次長蘆。 炎荒往返正三年,重過長蘆古寺前。萬里風波行欲盡,停撓南望一潸然。
池州弄水亭。 清溪望處思悠悠,不獨今人古亦愁。借爾碧波明似鏡,照予白發瑩如鷗。江山自美騷人宅,鐃鼓常催過客舟。惟有角聲吹不斷,斜陽橫起九峰樓。
城上烏。 城上烏,山頭月,幾點殘星滅不滅,營中角聲鳴咽咽。戰馬嘶,征人發,堂上雙親垂白發,閨中少婦年二八。爺牽衣,兒抱膝,東鄰西鄰哭聲一,道上行客腸斷絕。
庚辰歲仲夏沖照處士王筌子真自渭上游三茅是。 君為天下都散漢,我是人間大丈夫。君往茅山住巖嶺,我乘汴水入京都。翩翩云鶴驚飆馭,汩汩塵埃滿客裾。祇看此行皆可見,不須開口說賢愚。
哀虢縣令猶子箅。 匍匐岐山下,三呼已過時。臧孫雖有后,伯道竟無兒。自是終身痛,空留一縣悲。老人休雨淚,轉面即逢伊。
丞相寵示白羊御酒之作。 進酒彤闈盞未乾,春懷元老在長安。雙壺猶帶崤山雪,一酌能消塞北寒。好是弟兄同受賜,更邀賓客共交歡。逡巡若遇頭綱品,感激方明壯士肝。
郴州送許叔獻員外赴道州。 嶺下為遷客,人中得老成。傳經漢丞相,授講魯諸生。五斗青衫色,三湘白發莖。話言猶未盡,要作道州行。
郴州。 橘井蘇仙宅,茶經陸羽泉。萬峰團雉堞,二水匯城輭。
長沙遇雪贈何待制二首。 由來地氣本無天,致感中和報有年。拂檻穿簾初學舞,縈風帶雨不成團。清光并入書仙府,寒色偏留逐客船。老杜題詩曾有乞,漂零今昔路人憐。
長干寺同劉宮苑浴。 人看浴出如枯木,我自無心類死灰。在處秋風吹鬢發,不堪更上雨花臺。
禪僧福公寄惠牧牛圖答以問牛歌。 訶訶訶,棲巖老法師,寄我牧牛頌。我是人間百歲人,今朝卻作嬰兒弄。堪笑其間有一牛,滿身變白尾猶黑。想君不是上上根,教人費盡閒心力。我昔有一牛,其毛元自白。如今牛已無,欲求不可得。蓑笠與鞭繩,同時皆棄擲。身心無住著,冷坐溪邊石。卻問山中人,閒尋牧牛客。
部役書懷。 近市銅章泊近郊,炯無塵慮掛秋毫。含宏品彙知天大,照鑒容光仰日高。市舍柔桑圍幄幙,弄風新麥泛波濤。巷歌野哭應聽取,珍重吾家制錦刀。
薄臺。 屈曲清溪十里長,凈涵天影與秋光。此行卻在樊川尾,稻熟魚肥柿子黃。
別房州。 有客嘗談解散川,偶因晴景到山前。溪流似景清無底,石壁如門翠插天。夜氣結成三洞雨,春渠飲盡一州田。臨行始覺房陵好,更欲遲留住一年。
北湖集句。 北湖泛空明,移舟泊滄渚。篙師暗理楫,宛轉到深處。回流抱絕巘,長煙曳輕素。山明望松雪,湖闇兼云霧。遙風送管弦,白日無塵土。皎鏡含虛碧,瘴煙跕飛羽。高冢空累累,昔時卿相墓。郴州頗涼冷,滄洲有奇趣。逐客久憔悴,世途多禮數。孤影空相隨,不知從此去。終朝對樽酒,況復天景暮。樂罷不無悲,卻尋故鄉路。
鄧正字宅見劉明復所畫麓山秋景。 洛陽才子見長沙,自識中丹鬢未華。文武才全皆不試,丹青筆妙更誰加。老杉列在堂皇上,小景將歸學士家。我有故山常自寫,免教魂夢落天涯。
登樓。 繁華蓋盡一時間,煙雨濛濛氣象閒。今日登臨何所似,慈恩塔上望南山。
北歸再過洞庭。 我家本住長安陌,涇渭交流出坐隅。須信宦游皆有地,十年四過洞庭湖。
扳子磯。 石上紅花低照水,山頭翠篠細含煙。天生一本徐熙畫,祇欠鷓鴣相對眠。
百舌。 學盡百禽語,終無自己聲。深山喬木底,緘口過平生。
跋范寬小景。 對鏡傳神了不殊,峴山黃落數峰孤。既能咫尺成千里,何必吾家十幅圖。
跋百之詩畫。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丹青不知老將至,李陵蘇武真吾師。太平本學治禮樂,猶有暇日能臨池。區中孰最奇,龐眉皓首茍住著,安得一區我安之。
八月十五日夜清溪舟次。 清溪水底月團團,因見中秋憶去年。旱海五更霜透甲,郴江萬里桂隨船。昔看故國光常滿,今望天涯勢似偏。只恐姮娥應笑我,還將只影對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