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處重尋舊,淹留怪此身。是非方背俗,趨向且依仁。
講論青瑤重,文章白日新。材謀強訓練,機務默經(jīng)綸。
抱策期寧漢,潛輝豈避秦。幽扉重蘚跡,永巷絕車轔。
奧域爭先到,夷途約薦臻。方從三友益,肯顧一瓢貧。
學以充吾志,思期惠爾民。如何迷要路,未得泛通津。
雖謂神龍屈,寧慚尺蠖伸。廟堂方致理,巖穴肯遺人。
自顧蓬蒿跡,終非草莽臣。佇期攜素業(yè),相與奉嚴宸。
執(zhí)己清成雪,謀邦銳應斤。力求三代治,追復在昌辰。
和濟叔兄書齋言志一首。宋代。彭汝礪。 宴處重尋舊,淹留怪此身。是非方背俗,趨向且依仁。講論青瑤重,文章白日新。材謀強訓練,機務默經(jīng)綸。抱策期寧漢,潛輝豈避秦。幽扉重蘚跡,永巷絕車轔。奧域爭先到,夷途約薦臻。方從三友益,肯顧一瓢貧。學以充吾志,思期惠爾民。如何迷要路,未得泛通津。雖謂神龍屈,寧慚尺蠖伸。廟堂方致理,巖穴肯遺人。自顧蓬蒿跡,終非草莽臣。佇期攜素業(yè),相與奉嚴宸。執(zhí)己清成雪,謀邦銳應斤。力求三代治,追復在昌辰。
彭汝礪,字器資,祖籍江西袁州區(qū),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濱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紹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狀元。彭汝礪讀書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義;與人交往,必盡試敬;而為文命詞典雅,有古人之風范。著有《易義》、《詩義》、《鄱陽集》等。彭汝礪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陽縣雙港鎮(zhèn),其后裔以鄱陽濱田,雙港為中心,散居全國各省市等地。 ...
彭汝礪。 彭汝礪,字器資,祖籍江西袁州區(qū),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濱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紹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狀元。彭汝礪讀書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義;與人交往,必盡試敬;而為文命詞典雅,有古人之風范。著有《易義》、《詩義》、《鄱陽集》等。彭汝礪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陽縣雙港鎮(zhèn),其后裔以鄱陽濱田,雙港為中心,散居全國各省市等地。
虞美人 其三。宋代。張元干。 菊坡九日登高路。往事知何處。陵遷谷變總成空。回首十年秋思、吹臺東。西窗一夜蕭蕭雨。夢繞中原去。覺來依舊畫樓鐘。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風。
讀蘇武李陵司馬遷傳。宋代。華岳。 白旄持節(jié)使單于,萬里風煙十載余。柳毅不行沙漠路,卻憑歸雁為傳書。
賦得我愛夏日長 其二。明代。李孫宸。 惜陰翻古帙,席蔭坐林泉。解識閒中晷,依稀亦小年。
秋懷二首。宋代。王炎。 鏡中忽忽老侵尋,政坐文窮自陸沉。獨對西風搔短發(fā),欲謀小隱背初心。江湖鴻雁天將冷,籬落黃花秋又深。拄笏看山聊爾耳,懶彈綠綺索知音。
同晝上人送郭秀才江南尋兄弟。唐代。孟郊。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溪轉萬曲心,水流千里聲。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