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辟東園學(xué)種瓜。粉墻遙帶竹籬笆。雨肥碧玉蛾眉豆,風(fēng)折黃金鳳爪花。
香徑轉(zhuǎn),綠陰斜。堆庭苔石長須牙。外間不識汾陽宅,道是襄陽米老家。
鷓鴣天 東園。清代。樊增祥。 小辟東園學(xué)種瓜。粉墻遙帶竹籬笆。雨肥碧玉蛾眉豆,風(fēng)折黃金鳳爪花。香徑轉(zhuǎn),綠陰斜。堆庭苔石長須牙。外間不識汾陽宅,道是襄陽米老家。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員、文學(xué)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別字樊山,號云門,晚號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緒進士,歷任渭南知縣、陜西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辛亥革命爆發(fā),避居滬上。袁世凱執(zhí)政時,官參政院參政。曾師事張之洞、李慈銘,為同光派的重要詩人,詩作艷俗,有“樊美人”之稱,又擅駢文,死后遺詩三萬余首,并著有上百萬言的駢文,是我國近代文學(xué)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產(chǎn)詩人。著有《樊山全集》。 ...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員、文學(xué)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別字樊山,號云門,晚號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緒進士,歷任渭南知縣、陜西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辛亥革命爆發(fā),避居滬上。袁世凱執(zhí)政時,官參政院參政。曾師事張之洞、李慈銘,為同光派的重要詩人,詩作艷俗,有“樊美人”之稱,又擅駢文,死后遺詩三萬余首,并著有上百萬言的駢文,是我國近代文學(xué)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產(chǎn)詩人。著有《樊山全集》。
謝張?zhí)R娫L。。釋重顯。 老病還同葉半凋,經(jīng)旬門掩夜蕭蕭。海城都護曾垂訪,一片清風(fēng)慰寂寥。
河傳 同次泉登夔州南城。清代。馮煦。 城闕。愁絕。落花時。野戍殘旂雨微。峽中一春無雁飛。相思。北來音信稀。十二青樓臨大道。春漸老。處處生芳草。杜鵑啼。人未歸。路迷。片帆吹又西。
大名客舍。元代。曹伯啟。 辭鄉(xiāng)彈指浹旬過,謾擬長松帶女蘿。僧室夢回愁思冗,侯門食罷強顏多。世途千里心如折,茅屋雙親鬢已皤。富貴本來勤苦得,不須彈鋏動高歌。
秋夕過松陵。宋代。武衍。 月冷江空夜氣濃,桂行飛下廣庭風(fēng)。不知何處神仙過,鶴唳數(shù)聲煙靄中。
寇恂。宋代。徐鈞。 王郎百萬肆憑陵,誰集漁陽上谷兵。一剪妖氛河北定,中興從此創(chuàng)基成。
同苗發(fā)慈恩寺避暑。唐代。李端。 追涼尋寶剎,畏日望璇題。臥草同鴛侶,臨池似虎溪。樹閑人跡外,山晚鳥行西。若問無心法,蓮花隔淤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