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黃生面。記蠣粉圍墻,那回曾見。苦把蠻腥,膩了壽陽宮瓣。
東風又還到也,怎寒花尚留秋怨。冷入二分龍麝,帶斷魂飄遠。
問別來何處照清淺。說離恨天西,舊紅無伴。疏影渾難覓,付月波涼蘸。
美人倚愁獨立,夢游仙道妝偷換。香外一瓶一我,正萬緣俱澹。
孤鸞 供蠟梅一枝。清代。易順鼎。 病黃生面。記蠣粉圍墻,那回曾見。苦把蠻腥,膩了壽陽宮瓣。東風又還到也,怎寒花尚留秋怨。冷入二分龍麝,帶斷魂飄遠。問別來何處照清淺。說離恨天西,舊紅無伴。疏影渾難覓,付月波涼蘸。美人倚愁獨立,夢游仙道妝偷換。香外一瓶一我,正萬緣俱澹。
易順鼎(1858~1920)清末官員、詩人,寒廬七子之一。字實甫、實父、中碩,號懺綺齋、眉伽,晚號哭庵、一廣居士等,龍陽(今湖南漢壽)人,易佩紳之子。光緒元年舉人。曾被張之洞聘主兩湖書院經(jīng)史講席。馬關(guān)條約簽訂后,上書請罷和義。曾兩去臺灣,幫助劉永福抗戰(zhàn)。庚子事變時,督江楚轉(zhuǎn)運,此后在廣西。云南、廣東等地任道臺。辛亥革命后去北京,與袁世凱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凱稱帝后,任印鑄局長。帝制失敗后,縱情于歌樓妓館。工詩,講究屬對工巧,用意新穎,與樊增祥并稱“樊易”,著有《琴志樓編年詩集》等。 ...
易順鼎。 易順鼎(1858~1920)清末官員、詩人,寒廬七子之一。字實甫、實父、中碩,號懺綺齋、眉伽,晚號哭庵、一廣居士等,龍陽(今湖南漢壽)人,易佩紳之子。光緒元年舉人。曾被張之洞聘主兩湖書院經(jīng)史講席。馬關(guān)條約簽訂后,上書請罷和義。曾兩去臺灣,幫助劉永福抗戰(zhàn)。庚子事變時,督江楚轉(zhuǎn)運,此后在廣西。云南、廣東等地任道臺。辛亥革命后去北京,與袁世凱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凱稱帝后,任印鑄局長。帝制失敗后,縱情于歌樓妓館。工詩,講究屬對工巧,用意新穎,與樊增祥并稱“樊易”,著有《琴志樓編年詩集》等。
蟠桃歌次李文正公韻壽邵二泉母。明代。林俊。 海山屈蟠樹如織,寶甕金莖露猶滴。一度春風一度花,如此風光那會得。武陵天臺云錦堆,禹糧堯韭同蒼苔。伐毛洗髓即年歲,對花食實能幾回。神仙中物世空羨,方朔三偷眼曾見。春卿春色天上來,壽堂壽酒當花面。遠覽近周不作難,卻看八座隨清歡。晉國詔書下存問,許并張家福壽看。
詩偈 其一五九。唐代。龐蘊。 塵六門前喚,無情呼不入。二彼總空空,自然唇不濕。從此絕因緣,葛五隨緣出。惟有空寂舍,圓八同金七。
經(jīng)桃花夫人廟。唐代。施肩吾。 誰能枉駕入荒榛,隨例形相土木身。不及連山種桃樹,花開猶得識夫人。
到香港。清代。黃遵憲。 水是堯時日夏時,衣冠又是漢官儀。登樓四望真吾土,不見黃龍上大旗。
次韻監(jiān)試潼川提刑張兵部有懷家山木犀。宋代。魏了翁。 形安宇泰即吾鄉(xiāng),花解隨人到處黃。何事歸心起張翰,有來妙語出君房。榮枯境里自殊觀,造化機中無別香。不見儋州安樂法,隨花隨客作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