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黑關河,軟紅人海,十年呼友。琴心劍首。和他恩怨都瘦。
吳霜燕月層層夢,也照過青衫淚否。怎盟鷗萬里,蜑篷燒燭,雪華如手。
茗后。同懷舊。感建業春蕪,靈和秋柳。清愁漫有。玉簫吹得成叟。
仙天睡了禪天坐,悄不信蠻天住久。算難遇是知音,且向花前酹酒。
月下笛 其一 紫帆以此調題余詞卷,仍用玉田原韻答之。清代。易順鼎。 昏黑關河,軟紅人海,十年呼友。琴心劍首。和他恩怨都瘦。吳霜燕月層層夢,也照過青衫淚否。怎盟鷗萬里,蜑篷燒燭,雪華如手。茗后。同懷舊。感建業春蕪,靈和秋柳。清愁漫有。玉簫吹得成叟。仙天睡了禪天坐,悄不信蠻天住久。算難遇是知音,且向花前酹酒。
易順鼎(1858~1920)清末官員、詩人,寒廬七子之一。字實甫、實父、中碩,號懺綺齋、眉伽,晚號哭庵、一廣居士等,龍陽(今湖南漢壽)人,易佩紳之子。光緒元年舉人。曾被張之洞聘主兩湖書院經史講席。馬關條約簽訂后,上書請罷和義。曾兩去臺灣,幫助劉永福抗戰。庚子事變時,督江楚轉運,此后在廣西。云南、廣東等地任道臺。辛亥革命后去北京,與袁世凱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凱稱帝后,任印鑄局長。帝制失敗后,縱情于歌樓妓館。工詩,講究屬對工巧,用意新穎,與樊增祥并稱“樊易”,著有《琴志樓編年詩集》等。 ...
易順鼎。 易順鼎(1858~1920)清末官員、詩人,寒廬七子之一。字實甫、實父、中碩,號懺綺齋、眉伽,晚號哭庵、一廣居士等,龍陽(今湖南漢壽)人,易佩紳之子。光緒元年舉人。曾被張之洞聘主兩湖書院經史講席。馬關條約簽訂后,上書請罷和義。曾兩去臺灣,幫助劉永福抗戰。庚子事變時,督江楚轉運,此后在廣西。云南、廣東等地任道臺。辛亥革命后去北京,與袁世凱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凱稱帝后,任印鑄局長。帝制失敗后,縱情于歌樓妓館。工詩,講究屬對工巧,用意新穎,與樊增祥并稱“樊易”,著有《琴志樓編年詩集》等。
寫墨竹一枝。元代。劉永之。 為君粘筆寫筼筜,數尺新捎綠粉香。持向西窗聽夜雨,高情渾似對瀟湘。
夢覺聞香。元代。方回。 湖海余生在,桑榆暮景閑。只堪娛老圃,焉用訪名山。鄰屋曉舂急,客床鄉夢還。江天啼鴃處,殘月幾回彎。
盜賊。宋代。劉敞。 村落枹鼓起,城樓刁斗頻。畏涂深虎豹,行路入荊榛。故老人人怨,烽煙處處新。桃源容客棹,屬意武陵春。
吳興南門懷古。明代。張羽。 郭門南面似襄州,野樹寒山對倚樓。公子城空無食客,霸王宅外有荒丘。夕陽冉冉仍西下,秋水茫茫共北流。只是今時已惆悵,不應更為昔人愁。
過吳幼時別業。明代。王醇。 嵐里人家滿,遠棲人外閑。與君坐芳草,隨意望南山。花氣微風際,魚苗新水間。蒼苔見虎跡,未及夕陽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