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舊碧。引澹影縹緲,扶上雙屐。十里疏花,天末遙看,眉邊暗惹香澤。
春風欲透瓊肌軟,似未惜、波寒江國。想夜來、雪意凄然,夢入水沉亭北。
還問逋仙甚處,冷虹細蘸水,愁蕩歌力。玉佩無聲,鶴語盤空,那管飛鷗來歷。
蒼茫目斷扁舟路,恨不共、石湖吟筆。倚半床、斜月黃昏,起初滿懷云闊。
疏影 秋蓮詞人詣孤山觀梅,詞以紀之,予不得同游,次韻寄意。近現代。陳衡恪。 西泠舊碧。引澹影縹緲,扶上雙屐。十里疏花,天末遙看,眉邊暗惹香澤。春風欲透瓊肌軟,似未惜、波寒江國。想夜來、雪意凄然,夢入水沉亭北。還問逋仙甚處,冷虹細蘸水,愁蕩歌力。玉佩無聲,鶴語盤空,那管飛鷗來歷。蒼茫目斷扁舟路,恨不共、石湖吟筆。倚半床、斜月黃昏,起初滿懷云闊。
陳衡恪(1876.3.12—1923.9.17),又名陳師曾,號朽道人、槐堂,江西義寧人(今江西省修水縣),著名美術家、藝術教育家。陳師曾出身書生門第,祖父是湖南巡撫陳寶箴,父親是著名詩人陳三立。1902年東渡日本留學,1909年回國,任江西教育司長。從1911年2月至1913年4月,他受南通張謇之邀,至通州師范學校任教,專授博物課程。1913年又赴長沙第一師范任課,后至北京任編審員之職。先后兼任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北京美術專門學校教授。1923年9月為奔母喪回南京,不幸染病逝世,終年僅47歲。 ...
陳衡恪。 陳衡恪(1876.3.12—1923.9.17),又名陳師曾,號朽道人、槐堂,江西義寧人(今江西省修水縣),著名美術家、藝術教育家。陳師曾出身書生門第,祖父是湖南巡撫陳寶箴,父親是著名詩人陳三立。1902年東渡日本留學,1909年回國,任江西教育司長。從1911年2月至1913年4月,他受南通張謇之邀,至通州師范學校任教,專授博物課程。1913年又赴長沙第一師范任課,后至北京任編審員之職。先后兼任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北京美術專門學校教授。1923年9月為奔母喪回南京,不幸染病逝世,終年僅47歲。
代趙倅燕廣德守錢郎中致語口號。宋代。史浩。 清朝登用是儒宗,尤喜桐川協氣濃。畫戟林中今長貳,紅蓮幕里昔游從。云飛共慶情方洽,鯨飲何妨量有容。且向山城足歡謔,他年接武亞夔龍。
千里不來。。釋重顯。 不見古君子,因循又隔秋。浮生多自擲,好事更誰留。碧巘高沉月,寒云靜鎖樓。宗雷何處是,白鳥下汀洲。
鮑融州病足叩謁適遇孝若示融州菊詩和篇次韻。宋代。許及之。 不見融州夏涉秋,居然款對豁羈愁。猶存尊足憐同病,不擊虛舟任打頭。久待一州當斂惠,終煩諸野要營求。我今不啻便應足,獨恨於君百未酬。
元章贈蘭。宋代。王十朋。 英英道山友,贈我深林芳。入室與俱化,同心如此香。紉之可為佩,不采庸何傷。三復韓子操,援琴鼓揚揚。
雜詩九首 其七。明代。王廷陳。 芳春驟青驪,遨游楚江濱。道旁若堂封,云是呂王墳。衢路化陌阡,臺館盡燒焚。陰風嘯寒鴟,古隧翔狐群。牛羊牧其巔,淩藉日繽紛。生存華屋居,嬪妾從如云。一朝寱重泉,貴賤何由分。龐公困隴畝,耕稼良已勤。誰知千載后,史冊播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