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云遘屯邅,丕變競興學。
四方被聲教,繡衣出差錯。
坐圖昧根據,廷謀脫羈縛。
東鄰弦歌盛,望洋指先覺。
裹糧遣就之,翕合飽諮度。
虛往而實歸,群公亦垂橐。
劉侯騫騰姿,影海聳片鶚。
爰整關中駕,過憩潯陽郭。
鄉井有斯人,夙心契冥漠。
把袂奮談舌,燈搖涕欲落。
鄒魯道經天,萬冶護其躍。
刮磨發光精,九州島可照爚。
沉沉龍養淵,浩浩魚縱壑。
因時為污隆,闔辟在筦鑰。
恢疏慎所持,族命顧有托。
飄鬢廬峰旁,積痗寫一酌。
送劉幼云。近現代。陳三立。 皇云遘屯邅,丕變競興學。四方被聲教,繡衣出差錯。坐圖昧根據,廷謀脫羈縛。東鄰弦歌盛,望洋指先覺。裹糧遣就之,翕合飽諮度。虛往而實歸,群公亦垂橐。劉侯騫騰姿,影海聳片鶚。爰整關中駕,過憩潯陽郭。鄉井有斯人,夙心契冥漠。把袂奮談舌,燈搖涕欲落。鄒魯道經天,萬冶護其躍。刮磨發光精,九州島可照爚。沉沉龍養淵,浩浩魚縱壑。因時為污隆,闔辟在筦鑰。恢疏慎所持,族命顧有托。飄鬢廬峰旁,積痗寫一酌。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闿、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并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后一位傳統詩人”之譽。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后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集》、《別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陳三立。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闿、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并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后一位傳統詩人”之譽。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后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集》、《別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登天安門城樓。近現代。陳仁德。 揮手憑欄意氣橫,狂飆浩蕩掃神京。只今惟有寒鴉噪,曾伴樓頭萬歲聲。
端午次韻和徐改之。。于石。 榴花灼爍露初乾,乍試香羅怯曉寒。自古獨醒多見忌,與君一醉笑相看。無邪安用艾懸戶,徇俗聊將黍饤盤。千載沉湘呼不起,至今遺恨楚江干。濤頭灑淚眼難乾,魚腹沉冤骨未寒。楚些一章招莫返,曹碑八字好難看。水流不盡湘江恨,俗奠空陳蘋藻盤。我亦逢時增感慨,凜然忠孝孰能干。
皖江舟中。清代。陶士契。 廓落湘中客,羈遲皖水偏。江鳴孤棹雨,云亂遠村煙。壯志慚浮梗,名場笑聚膻。半生行止事,回首意茫然。
挽石應之提刑 其二。。孫應時。 芹泮青燈夜,山亭皂蓋春。重更雙使節,總為兩淮民。德意人人浹,工夫事事新。帝城車馬外,才此寄經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