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傅堤頭峰岫微,過樓雁影與依依。
十年盼到尋詩腳,只跨浮屠看雪飛。
開歲四日黃秋岳自滬至雪中登六和塔歸過我即。近現代。陳三立。 白傅堤頭峰岫微,過樓雁影與依依。十年盼到尋詩腳,只跨浮屠看雪飛。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闿、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并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后一位傳統詩人”之譽。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后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集》、《別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陳三立。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闿、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并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后一位傳統詩人”之譽。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后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集》、《別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濟上懷曾李二子。。王慎中。 往歲榮持節,濟水照斷金。事乖成泛梗,景是觸沾襟。梁獄書難達,湘流賦易沉。銜恩將得罪,均是表同心。
次韻同院晚春 其一。宋代。李正民。 病思愁腸叵奈何,新詩無復苦磋磨。欣聞郢客陽春曲,罷唱吳儂小海歌。幽徑雨馀芳草綠,小園風靜落花多。融樽正好酬佳景,休嘆朋簪不我過。
千秋歲 贈王子丹麓五十初度,奉次原韻。清代。宋犖。 韋編三換。一石才過半。丘壑性,終難變。傳文洛紙貴,顧曲吳綾賤。便便也,撐腸柱腹皆奇卷。日起花磚晏,短發梳還亂。追往事,休增嘆。杯螯左右手,便是長生愿。君不見,丹樓百尺仙居幻。
初八日微雨明日猶有賜意作兩絕句 其二。宋代。趙蕃。 不堪積暑滯煩疴,幸甚新涼脫網羅。聞道重陽更逢閏,今年節意屬秋多。
題郭主簿模摩詰本輞川圖卷 其十五 白石灘。元代。楊敬德。 湍駛風逾清,水明石可把。倚杖獨移時,白鷗翩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