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吳坊疊鼓音。椒盤無味酒慵斟。玉梅紅裊鬢邊簪。
別袖漫沾滄海淚,扁舟不系故園心。風簾殘燭獨沈吟。
浣溪沙·余自客金閶,五見歲華矣。每以小詞紀之。丙午歲不盡夕,聞簫鼓聲,不寐。明日感占此解。近現代。張爾田。 一片吳坊疊鼓音。椒盤無味酒慵斟。玉梅紅裊鬢邊簪。別袖漫沾滄海淚,扁舟不系故園心。風簾殘燭獨沈吟。
張爾田(1874年—1945年),一名采田,字孟劬,號遁庵、遁庵居士,又號許村樵人,杭縣(今浙江杭州)人。近代歷史學家、詞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張之杲,著有《初日山房詩集》、《泰州保衛記》。辛亥革命后閑居。1914年清史館成立,參與撰寫《清史稿》,主撰樂志,前后達七年。1915年曾應沈曾植邀請,參加編修《浙江通志》。1921年后,先后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學、光華大學、燕京大學等校任中國史和文學教授。最后在燕京大學哈佛學社研究部工作,為燕京大學國學總導師。 ...
張爾田。 張爾田(1874年—1945年),一名采田,字孟劬,號遁庵、遁庵居士,又號許村樵人,杭縣(今浙江杭州)人。近代歷史學家、詞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張之杲,著有《初日山房詩集》、《泰州保衛記》。辛亥革命后閑居。1914年清史館成立,參與撰寫《清史稿》,主撰樂志,前后達七年。1915年曾應沈曾植邀請,參加編修《浙江通志》。1921年后,先后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學、光華大學、燕京大學等校任中國史和文學教授。最后在燕京大學哈佛學社研究部工作,為燕京大學國學總導師。
別家后次飛狐西即事。唐代。馬戴。 遠歸從此別,親愛失天涯。去國頻回首,方秋不在家。鳴蛩聞塞路,冷雁背龍沙。西次桑干曲,洲中見荻花。
題峻極下院列岫亭詩。宋代。李廌。 早訝年年狂士來,每來亭上獨徘徊。山應又喜添知己,去後山容似死灰。
題已上人墨梅。宋代。鄭洪。 故園梅樹三年別,長憶看花溪雪晴。巧出疏籬便蕭散,近遭碧水更分明。揚州何遜足詩興,茅屋己公無俗情。畫圖忽見轉愁絕,遙想月華枝上生。
題梅送廖子謨 其一。明代。楊士奇。 河間佐郡屢經秋,幾度懷人增別愁。報政重來又分手,白云紅樹思悠悠。
獻仆射相公。宋代。王禹偁。 五年黃閣掌陶甄,憂國翻成兩鬢斑。初到廟堂溫樹冷,暫收霖雨岳云閑。春園領鶴尋芳草,小閣留僧畫遠山。惟有門生苦求見,竹齋花院一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