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無晨暮,日暝崖谷昏。
哀猿落客淚,永路驚旅魂。
憑陵高山巔,俯視大江奔。
回環島嶼合,縈轉洲渚屯。
行云赴楚天,飛鳥下蜀門。
地遐怪物聚,寺古深殿存。
憶昔李氏末,煙塵暗中原。
奸雄競草竊,割據窮海根。
干戈百年后,見此敗屋垣。
我來屬清秋,登覽無俗喧。
山深虎豹歸,水靜蛟鼉騫。
臨風獨笑吒,浩蕩欲飛翻。
資州路東津寺。宋代。范祖禹。 山行無晨暮,日暝崖谷昏。哀猿落客淚,永路驚旅魂。憑陵高山巔,俯視大江奔。回環島嶼合,縈轉洲渚屯。行云赴楚天,飛鳥下蜀門。地遐怪物聚,寺古深殿存。憶昔李氏末,煙塵暗中原。奸雄競草竊,割據窮海根。干戈百年后,見此敗屋垣。我來屬清秋,登覽無俗喧。山深虎豹歸,水靜蛟鼉騫。臨風獨笑吒,浩蕩欲飛翻。
范祖禹(1041-1098),字淳甫(淳,或作醇、純,甫或作父),一字夢得,漢族,成都華陽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卒于哲宗元符元年,終年五十八歲。著名史學家,“三范修史”之一。祖禹著《唐鑒》十二卷,《帝學》八卷,《仁宗政典》六卷;而《唐鑒》深明唐三百年治亂,學者尊之,目為唐鑒公。《宋史本傳》又著文集五十五卷,《宋史藝文志》并行于世。 ...
范祖禹。 范祖禹(1041-1098),字淳甫(淳,或作醇、純,甫或作父),一字夢得,漢族,成都華陽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卒于哲宗元符元年,終年五十八歲。著名史學家,“三范修史”之一。祖禹著《唐鑒》十二卷,《帝學》八卷,《仁宗政典》六卷;而《唐鑒》深明唐三百年治亂,學者尊之,目為唐鑒公。《宋史本傳》又著文集五十五卷,《宋史藝文志》并行于世。
題曾景山通判壽衍堂。宋代。楊萬里。 人家具慶已燕喜,人家重慶更奇偉。宜春臺上賢治中,妙齡斫桂廣寒宮。親年九十身六二,芝蘭玉樹森庭砌。上堂彩衣稱壽觴,下堂繡口喧雪窗。紫樞相公喜,祥大書壽衍。名其堂五世,其昌未渠央。
觀柳道傳太宰留題惠山詩卷。明代。周文孚。 五云樓閣錦成堆,仿佛山光百里開。天上神龍行雨去,日邊驄馬踏花來。千年蘭若春余夢,百世文章劫后灰。惟有石泉流不盡,月明猶照鶴飛回。
題皇雩山圖。。宋孝宗。 仙鵝飛去是何年,靈跡猶存古嶺邊。藤老龍蟠疑護法,山幽禽語是逃禪。水攀古木身忘倦,口吸香泉骨欲仙。鄰叟不知唐世遠,猶言謝母舊因緣。
發虹縣。宋代。孔平仲。 驅馬汴河西,從此游帝鄉。瞻言驛堠短,喜及春日長。碧瓦映茅茨,人煙密相望。芻茭足供馬,亦有酒可嘗。旁觀波瀾起,萬柁攢舟航。一跌性命已,豈惟肌骨傷。不如榆柳堤,中路穩騰驤。去家漸及旬,猶走淮楚疆。卻視故山隱,忽在天一方。東軒復難到,蘭芷媚幽香。馳光不可留,游女已采桑。
摘芳詞·鶯聲寂太平時。。宋一鴻。 良夜迢迢低玉繩,望雙星。羅衣偷卸若為情,細叮嚀。拗住銀鉤紅燭背,悄無聲。是何意態意怦怦。問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