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藩多賢勞,不敏忝賓客。雖無官守縻,亦復與言責。
二鄉虔劉禍,慘甚長平厄。先王制禮經,孟春當掩骼。
仆夫有難色,款段才任策。骎骎度岡坂,眇眇循藪澤。
稍稍煙微青,歷歷野四白。游魂行草上,遺老候道側。
我豈物役徒,茲來出心臆。皇天久下憫,赤子非寇敵。
鴟鳥何不仁,銜啄血更瀝。因歌《戰城南》,風悲淚狼籍。
往揚名。元代。王逢。 分藩多賢勞,不敏忝賓客。雖無官守縻,亦復與言責。二鄉虔劉禍,慘甚長平厄。先王制禮經,孟春當掩骼。仆夫有難色,款段才任策。骎骎度岡坂,眇眇循藪澤。稍稍煙微青,歷歷野四白。游魂行草上,遺老候道側。我豈物役徒,茲來出心臆。皇天久下憫,赤子非寇敵。鴟鳥何不仁,銜啄血更瀝。因歌《戰城南》,風悲淚狼籍。
(1319—1388)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于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筑草堂以居,自號最閑園丁。辭張士誠征辟,而為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于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
王逢。 (1319—1388)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于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筑草堂以居,自號最閑園丁。辭張士誠征辟,而為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于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枕煙亭聽白三琵琶 其一。清代。鄧漢儀。 白狼山下白三郎,酒后偏能說戰場。颯颯悲風飄瓦礫,座間人似到昆陽。
梅花喜神譜·大開一十四枝。宋代。宋伯仁。 舉頭見長安,志士欣有托。葵藿一生心,豈容天負卻。
次韻良佐歇心歌三首。宋代。陶夢桂。 一生受用燕營窠,百歲光陰馬駐坡。晚境喜無干己事,故人遠寄歇心歌。君開經卷塵緣了,我辟山林詩料多。得句卻愁成綺語,何如一意向禪那。
謝巖起惠支頤二首 其二。宋代。韋驤。 引髭聊試頗安然,正好憑依學坐禪。兒女環觀齊指笑,朱顏猶未怯雙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