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將軍,守舒州。舒州之城大如礪,長江西來繞城流。
賊船如云壓城破,將軍提劍城頭坐。劍未動,虜已奔,鯨鯢蔽江江為渾。
孤軍六年二百戰(zhàn),王師不來城自存。無兵猶足戰(zhàn),無食安可支?
豈無愛妾與愛馬,殺之不解壯士饑。力盡矢竭將奚為?
倉皇絺舌罵不已。義士千人同日死,只今還有盡忠池,碧血清泠化為水。
將軍持節(jié)東州時,作此篆書形崛奇。妙墨已隨神物化,好事當(dāng)時臨得之。
雖非其真意獨(dú)在,垂金屈玉蟠蛟螭。我拜重是忠臣跡,秦相雖古其人非。
嗚呼!將軍此書配者誰?請君摩取浯溪石上中興碑。
余將軍篆書拓本歌。明代。張羽。 余將軍,守舒州。舒州之城大如礪,長江西來繞城流。賊船如云壓城破,將軍提劍城頭坐。劍未動,虜已奔,鯨鯢蔽江江為渾。孤軍六年二百戰(zhàn),王師不來城自存。無兵猶足戰(zhàn),無食安可支?豈無愛妾與愛馬,殺之不解壯士饑。力盡矢竭將奚為?倉皇絺舌罵不已。義士千人同日死,只今還有盡忠池,碧血清泠化為水。將軍持節(jié)東州時,作此篆書形崛奇。妙墨已隨神物化,好事當(dāng)時臨得之。雖非其真意獨(dú)在,垂金屈玉蟠蛟螭。我拜重是忠臣跡,秦相雖古其人非。嗚呼!將軍此書配者誰?請君摩取浯溪石上中興碑。
張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杰”,又與高啟、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張羽好著述,文辭精潔典雅,詩詠深思冶煉,樸實(shí)含華。書法纖婉有異趣,仿佛謝莊月賦。隸書效法韓擇木、楷書臨摹王羲之曹娥碑,雖未精極,卻能離俗而入于雅。畫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筆力蒼秀,品在方從義上。 ...
張羽。 張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杰”,又與高啟、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張羽好著述,文辭精潔典雅,詩詠深思冶煉,樸實(shí)含華。書法纖婉有異趣,仿佛謝莊月賦。隸書效法韓擇木、楷書臨摹王羲之曹娥碑,雖未精極,卻能離俗而入于雅。畫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筆力蒼秀,品在方從義上。
題藝林少年松下聽泉小影 其一。清代。許傳霈。 韶華容易水東流,賴有回瀾枕石頭。同是溪山無盡意,蒼蒼松蔭好貽謀。
偈頌七十二首。宋代。釋祖欽。 洪蒙未判絕疏親,畢竟難將事理分。夜半正明還不露,金剛腦后鐵昆侖。
詠懷。。曹家達(dá)。 幽意值所適,冶游良未然。木末搖東風(fēng),溪水鳴濺濺。人心抱幽默,相激各自賢。豈不愿安靜,逼抑成沸煎。不見魏唐睢,挺劍秦王前。
城頭山腳舊圖開,華構(gòu)凌云亦壯哉。談席昔人文獻(xiàn)地,升堂此日豫章材。
弦歌化里清風(fēng)動,麟鳳天南紫氣來。獨(dú)奈巖阿叢桂冷,幽棲不是偉長才。
和嚴(yán)道培書院韻 其一。宋代。米芾。 城頭山腳舊圖開,華構(gòu)凌云亦壯哉。談席昔人文獻(xiàn)地,升堂此日豫章材。弦歌化里清風(fēng)動,麟鳳天南紫氣來。獨(dú)奈巖阿叢桂冷,幽棲不是偉長才。
蝶戀花 客中感春。清代。徐釚。 儂似浮萍漂泊里。不道留儂,到便儂留住。柳絮隨風(fēng)花落處。為儂又惹閒情緒。紅淚拋殘無一語。滾滾難描,最是傷春句。試問荼蘼開似許。如何春又將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