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尊罷酌。正際空清夜,一奩銀魄。病起沈腰憔悴,應嘆素娥渾未覺。
燭底簾垂,梅梢風動,倩影迷離漸消卻。烏雀無聲,樓臺如水,悄把夢魂托。
重來鏡里顏非昨。料經時換盡,新妝眉萼。空有飛瓊舊留約。
誰分年年,幾許人間,霧屏云幄。萬里嬋娟,終宵風露,往事半沈畫角。
春云怨 十一月十五夜與詠雩、湘碧、慈博步月城西,憶去年與霜筠曾留是約,撫景追情,有不能已于言者。清代。朱庸齋。 寒尊罷酌。正際空清夜,一奩銀魄。病起沈腰憔悴,應嘆素娥渾未覺。燭底簾垂,梅梢風動,倩影迷離漸消卻。烏雀無聲,樓臺如水,悄把夢魂托。重來鏡里顏非昨。料經時換盡,新妝眉萼。空有飛瓊舊留約。誰分年年,幾許人間,霧屏云幄。萬里嬋娟,終宵風露,往事半沈畫角。
朱庸齋(1920一1983),原名奐,字渙之。詞學家、書法家。廣東新會縣人,世居西關。出身書香世家,為晚清秀才朱恩溥的兒子。幼時研讀古典文學,尤酷愛詞章,隨陳洵學詞, 13歲能吟詩,深得老師喜愛。青年時以詞知名,長期系統研究詞學,提出填詞以“重、拙、大”作標準,后又加“深”字,對詞學發展作出了貢獻。除詞學外,偶作明人小品畫亦楚楚可人,書法習鐘繇,雍容雅秀,尤工于小札和題跋。1983年,朱庸齋腎病復發,病逝于廣州西關之分春館。 ...
朱庸齋。 朱庸齋(1920一1983),原名奐,字渙之。詞學家、書法家。廣東新會縣人,世居西關。出身書香世家,為晚清秀才朱恩溥的兒子。幼時研讀古典文學,尤酷愛詞章,隨陳洵學詞, 13歲能吟詩,深得老師喜愛。青年時以詞知名,長期系統研究詞學,提出填詞以“重、拙、大”作標準,后又加“深”字,對詞學發展作出了貢獻。除詞學外,偶作明人小品畫亦楚楚可人,書法習鐘繇,雍容雅秀,尤工于小札和題跋。1983年,朱庸齋腎病復發,病逝于廣州西關之分春館。
三國志魏書九首 其五 荀彧。明代。鄭學醇。 文若家聲自朗陵,當涂世裔是曹騰。崎嶇河朔相從意,四百年間又廢興。
擬游慈恩寺用涯翁韻。明代。邵寶。 春殘才作探春行,古寺尋僧懶問名。近海景多頻立馬,對花情劇更聞鶯。鏡湖敢乞君分賜,寶地偏教佛主盟。卻憶江南如畫里,萬峰青接水邊城。
總宜園。宋代。翁元龍。 此間不愧總宜名,山色湖光任雨晴。鴻雁一聲秋意慘,疏楊援曳尚多情。
送陸比部汝成使閩中。明代。謝榛。 醉攀楊柳禁城東,別后芳樽不可同。日暮亂云迷遠道,天涯孤劍倚飛蓬。任公臺瞰江流近,大姥峰連海色空。虞帝好生當此日,遙知閩徼待春風。
舟次三水寄竹泉上人。宋代。李震。 片云遠隔五羊城,白足高僧事事清。吟對梅花看月色,坐題桐葉聽秋聲。一塵不及人間跡,萬慮都忘物外情。賣卻床頭琴與劍,幾回相見話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