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水流西復東,春光不盡柳何窮。巫娥廟里低含雨,
宋玉宅前斜帶風。不嫌榆莢共爭翠,深與桃花相映紅。
灞上漢南千萬樹,幾人游宦別離中。
柳長句。唐代。杜牧。 日落水流西復東,春光不盡柳何窮。巫娥廟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帶風。不嫌榆莢共爭翠,深與桃花相映紅。灞上漢南千萬樹,幾人游宦別離中。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偈頌二十九首。宋代。釋云。 支提不敢向人說,達磨西來有妙訣。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懷來城逢四明呂二山人二首 其二。明代。楊巍。 南國亂不止,客心其柰秋。一身來萬里,避地獨登樓。燕樹著霜變,羊河抱郭流。明年與爾去,滄海老漁舟。
東風解凍省試。唐代。徐夤。 暖氣飄蘋末,凍痕銷水中。扇冰初覺泮,吹海旋成空。入律三春照,朝宗萬里通。岸分天影闊,色照日光融。波起輕搖綠,鱗游乍躍紅。殷勤排弱羽,飛翥趁和風。
有感。清代。翁心存。 人子朝暮出,倚閭尚徬徨。千里與萬里,極目何能望。嚙指忽心動,引領祇內傷。伊余髫齔時,隨侍于朐陽。山城霜月苦,講舍秋風涼。母績兒夜讀,共此鐙燭光。兒方治《毛詩》,讀至《四牡》章。掩卷忽有感,清淚含兩眶。阿母顧兒笑,愿兒學范滂。矧當太平時,馳驅敢或遑。男兒志四海,安可戀故鄉。長跪謝阿母,教兒以義方。忽忽四十載,膂力猶幸剛。吁嗟奉英簜,何如萟稻粱。
鄭惠叔閣學守建寧三首。宋代。袁說友。 周這士也貴,如圭璧璠璵。東陜與南土,出入本裕如。高冠不可羈,位次實有余。輕此一葉舟,孰肯戲魯儒。自公抗章行,益以貴士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