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水吳都郭,閶門架碧流。綠楊深淺巷,青翰往來舟。
朱戶千家室,丹楹百處樓。水光搖極浦,草色辨長洲。
憶作麻衣翠,曾為旅棹游。放歌隨楚老,清宴奉諸侯。
花寺聽鶯入,春湖看雁留。里吟傳綺唱,鄉語認歈謳。
橋轉攢虹飲,波通斗鹢浮。竹扉梅圃靜,水巷橘園幽。
縫堵荒麋苑,穿巖破虎丘。舊風猶越鼓,馀俗尚吳鉤。
故館曾閑訪,遺基亦遍搜。吹臺山木盡,香徑佛宮秋。
帳殿菰蒲掩,云房露霧收。苧蘿妖覆滅,荊棘鬼包羞。
風月俄黃綬,經過半白頭。重來冠蓋客,非復別離愁。
候火分通陌,前旌駐外郵。水風搖彩旆,堤柳引鳴騶。
問吏兒孫隔,呼名禮敬修。顧瞻殊宿昔,語默過悲憂。
義感心空在,容衰日易偷。還持滄海詔,從此布皇猷。
過吳門二十四韻。唐代。李紳。 煙水吳都郭,閶門架碧流。綠楊深淺巷,青翰往來舟。朱戶千家室,丹楹百處樓。水光搖極浦,草色辨長洲。憶作麻衣翠,曾為旅棹游。放歌隨楚老,清宴奉諸侯。花寺聽鶯入,春湖看雁留。里吟傳綺唱,鄉語認歈謳。橋轉攢虹飲,波通斗鹢浮。竹扉梅圃靜,水巷橘園幽。縫堵荒麋苑,穿巖破虎丘。舊風猶越鼓,馀俗尚吳鉤。故館曾閑訪,遺基亦遍搜。吹臺山木盡,香徑佛宮秋。帳殿菰蒲掩,云房露霧收。苧蘿妖覆滅,荊棘鬼包羞。風月俄黃綬,經過半白頭。重來冠蓋客,非復別離愁。候火分通陌,前旌駐外郵。水風搖彩旆,堤柳引鳴騶。問吏兒孫隔,呼名禮敬修。顧瞻殊宿昔,語默過悲憂。義感心空在,容衰日易偷。還持滄海詔,從此布皇猷。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于烏程(今浙江湖州),長于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于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
李紳。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于烏程(今浙江湖州),長于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于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開河待閘苦熱。明代。陸深。 長江無六月,此語為誰傳。筠簟紗廚里,何人不可憐。我家本在三江上,竹樹成行更森爽。畫閣含風蘸水開,仙槎到海隨潮長。波搖云夢通具區,地接蓬萊與方丈。何似黃塵千尺高,脫巾群飲總稱豪。銀床玉井無由覓,赤腳層冰何處逃。徒聞東郡泉千派,不濟南湖水一篙。臨流欲渡還晞發,待看西巖吐新月。萬貫誰纏鶴背輕,一蓬自笑鳩巢拙。人間合有清涼方,半捲湘簾坐超忽。君不見陶潛釀秫,兩疏賜金。罹此毒熱,聽我吳吟。
夏日喜雨寫懷 其三。。金幼孜。 玉堂清切地,瀟灑出氛埃。雨點疏疏過,天香冉冉來。隔花鶯歷亂,近水燕飛回。朝退有馀暇,新詩取次裁。
恭謁孝陵。清代。顧炎武。 閏位窮元季,真符啟圣人。九州殊夏裔,萬古肇君臣。武德三王后,文思二帝鄰。卜年乘王氣,定鼎屬休辰。江水縈丹闕,鐘山擁紫宸。衣冠天象遠,法駕月游新。正寢朝群后,空城走百神。九嵏超嵽嵲,原廟逼嶙峋。寶祚方中缺,災精且下淪。郊坰來獵火,苑籞動車塵。系馬神宮樹,樵蘇御道薪。巋然唯殿宇,一望獨荊榛。流落先朝士,間關絕域身。干戈逾六載,雨露接三春。患難形容改,艱危膽氣真。天顏杳靄接,地勢郁紆親。尚想初陵制,仍詢徙邑民。因山皆土石,用器不金銀。紫氣浮天宇,蒼龍捧日輪。愿言從鄧禹,修謁待西巡。
贈揭景哲茂才別。元代。范梈。 司揭本楚官,子孫以官氏。揭陽漢建侯,氏實出于史。同源而異流,流各昧其源。泛舟在中河,安得窮昆侖?驅馬燕山市,路逢子揭子。為我述其先,本自司揭始。及乎旴徙洪,著與揭陽通。以茲究其源,瀕海而南東。南東煙濤惡,將身犯蛟鱷。遠拜故侯墳,遺蹤尚如昨。歸來見翰林,贈以雙南金。集賢亦敬嘆,高文留賞音。二公天下士,子亦庭階美。胡不攬家氈?黃朱耀閭里。九萬扶搖風,相看尚轉蓬。高樓有橫笛,送雁上長空。
建炎己酉十二月五日避亂鴿湖山十絕句 其三。宋代。王庭圭。 幡竿插入千巖底,鳥語飛來絕壁間。洞口行人迷處所,不知鐘梵鎖孱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