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山微徑自曲折,野人種花無數蹊。太傅風流猶可想,樓船皓齒合招攜。
曾宏父將游吳興示所和葉內相八首次其韻太守亦和故并及之 其二。宋代。劉一止。 并山微徑自曲折,野人種花無數蹊。太傅風流猶可想,樓船皓齒合招攜。
劉一止(1078~1160)字行簡,號太簡居士,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進士,累官中書舍人、給事中,以敷文閣直學士致仕。為文敏捷,博學多才,其詩為呂本中、陳與義所嘆賞。有《苕溪集》。 ...
劉一止。 劉一止(1078~1160)字行簡,號太簡居士,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進士,累官中書舍人、給事中,以敷文閣直學士致仕。為文敏捷,博學多才,其詩為呂本中、陳與義所嘆賞。有《苕溪集》。
飲酒雜詩 其三。元代。袁桷。 弱冠不飲酒,篝燈橫玉繩。或云酒中趣,湛湛浮云蒸。棄書試其言,杲若烏輪升。天根轉晴雷,堅城為之崩。妙言粲瓊屑,逸興追飛鷹。醉鄉儻可居,無功乃真朋。
鵲橋仙 七夕雨。明代。俞彥。 珠蕊初翻,銀河乍滿,風浪其間慣歷。須信來宵憶此宵,總迢遞、應強寥寂。無賴封姨,多情烏鵲,畢竟佳期還覓。別離歲歲一般情,又何用、常年悲戚。
詩偈 其一七八。唐代。龐蘊。 行學非真道,徒勞神與軀。千里尋月影,終是枉工夫。不悟緣聲色,當今學者疏。但看起滅處,此個是真如。
懷李聰巒隨宦新甫 其七。明代。申佳允。 一望云煙渺,蛩聲四壁秋。有懷頻問月,無興強登樓。水隔三秋恨,星分兩地愁。相思渾不寐,欲汎剡溪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