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佛舒廣長舌相,不即此座亦不離。爾時寶積諸長者,持七寶蓋而獻佛。
如庵道人道機熟,今亦即色以明心。攢花簇錦出新好,而以組繡作佛事。
一一針孔一世界,一一花葉一如來。森羅萬象影重重,莫不一法之所印。
此座非高亦非廣,此被非闊亦非狹。舒即大千悉彌滿,收入微塵不迫窄。
譬如隨色摩尼珠,是被光明亦如是。晝夜常轉如是輪,須彌燈王為作證。
偈頌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二七。宋代。釋廣聞。 吾佛舒廣長舌相,不即此座亦不離。爾時寶積諸長者,持七寶蓋而獻佛。如庵道人道機熟,今亦即色以明心。攢花簇錦出新好,而以組繡作佛事。一一針孔一世界,一一花葉一如來。森羅萬象影重重,莫不一法之所印。此座非高亦非廣,此被非闊亦非狹。舒即大千悉彌滿,收入微塵不迫窄。譬如隨色摩尼珠,是被光明亦如是。晝夜常轉如是輪,須彌燈王為作證。
釋廣聞(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賜名佛智,號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從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八年,住育王山廣利禪寺。十一年,住凈慈報恩光孝禪寺。寶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靈隱禪寺。四年,住徑山興圣萬壽禪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廣聞禪師語錄》,收入《續藏經》。事見《語錄》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銘》。 釋廣聞詩,以輯自《語錄》者及其中單編之詩依原卷次編為兩卷。 ...
釋廣聞。 釋廣聞(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賜名佛智,號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從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八年,住育王山廣利禪寺。十一年,住凈慈報恩光孝禪寺。寶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靈隱禪寺。四年,住徑山興圣萬壽禪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廣聞禪師語錄》,收入《續藏經》。事見《語錄》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銘》。 釋廣聞詩,以輯自《語錄》者及其中單編之詩依原卷次編為兩卷。
和張自行過城南作畫。明代。錢宰。 負郭高居晝不開,繞階流水綠于苔。花前洗筆供詩畫,馬上敲門知客來。深樹流鶯通宴席,碧香浮蟻滟春杯。官衙正在行軍幕,醉后何妨犯夜回。
城南林園避暑示道友。宋代。張方平。 不必山林遠,且離朝市喧。前軒好風月,高客共琴樽。在所同浮世,何須憶故園。八瓊還返事,聊更話根源。
貧甚戲作絕句八首 其六。宋代。陸游。 行遍天涯等斷蓬,作詩博得一生窮。可憐老境蕭蕭夢,常在荒山破驛中。
新編系列劇《天龍八部》 第七卷八首 其三。。楊啟宇。 如封似閉挽圈圈,斂盡鋒芒鐵裹棉。更有沾衣十八跌,任憑沖撞不挨邊。
和午莊方伯七夕原韻。清代。嚴金清。 佳節無端動旅愁,明河遙看渡牽牛。九州兒女穿針夜,四海詞人折桂秋。郢曲喧傳絕域外,凱歌聽唱大刀頭。時平不廢防邊略,鐵笛寒聲隱戍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