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翁貌清聳,膝橫古桐彈。泛弄淥水曲,滿弦流潺潺。
初調意緒微,溫流動斜暉。劃然響嘈嘈,秋風駕怒濤。
數聲細更大,澗泉咽復快。曲終急以停,驟雨齊無聲。
西壁月華白,萬壑松風清。灝然太古氣,使人塵慮平。
山翁彈罷抱琴去,歸處一峰煙翠橫。
淥水辭。宋代。張方平。 山翁貌清聳,膝橫古桐彈。泛弄淥水曲,滿弦流潺潺。初調意緒微,溫流動斜暉。劃然響嘈嘈,秋風駕怒濤。數聲細更大,澗泉咽復快。曲終急以停,驟雨齊無聲。西壁月華白,萬壑松風清。灝然太古氣,使人塵慮平。山翁彈罷抱琴去,歸處一峰煙翠橫。
(1007—1091)應天宋城人,字安道,號樂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舉茂才異等科,復中賢良方正科。歷知昆山縣,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歷知諫院,論建甚多,主與西夏講和。累進翰林學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數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學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參知政事,反對任用王安石,極論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師致仕。既告老,而論事益切,于用兵、起獄尤反復言之。卒謚文定。有《樂全集》。 ...
張方平。 (1007—1091)應天宋城人,字安道,號樂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舉茂才異等科,復中賢良方正科。歷知昆山縣,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歷知諫院,論建甚多,主與西夏講和。累進翰林學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數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學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參知政事,反對任用王安石,極論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師致仕。既告老,而論事益切,于用兵、起獄尤反復言之。卒謚文定。有《樂全集》。
白鶴觀。宋代。洪咨夔。 缺唇丹井應千尺,禿頂靈杉恰百圍。鶴去不聞人下子,黃蜂無數采花歸。
吳興南門懷古。明代。張羽。 郭門南面似襄州,野樹寒山對倚樓。公子城空無食客,霸王宅外有荒丘。夕陽冉冉仍西下,秋水茫茫共北流。只是今時已惆悵,不應更為昔人愁。
憶王孫 其二 游西施山。清代。毛奇齡。 西施歌館舊城東。畫棟朱欄映碧空。花絮陰陰趁晚風。翠重重。石上胭脂墮雨紅。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宋代。邵雍。 人言垂釣辯浮沉,辯著浮沉用意深。吾恥不為知害性,等閑輕動望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