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高陽徒,野性蓋疏拙。豈堪天子傍,命令裁機密。
一麾出承明,猿鳥遂超逸。山州寂無事,氣象頗蕭瑟。
閒尋瑯邪溪,云嵐可披拂。中路聞潺湲,幽亭對崷崒。
鏘咽觸環佩,清泠泛琴瑟。知君多醉此,歸鞍屢突兀。
醉中遣形骸,題名亦信筆。遺我溪風清,蒼顏坐髣髴。
暝色失松竹,徘徊望寒月。攜酒頻來游,行待山花發。
酬歐陽舍人寄題醉翁亭詩。宋代。張方平。 我本高陽徒,野性蓋疏拙。豈堪天子傍,命令裁機密。一麾出承明,猿鳥遂超逸。山州寂無事,氣象頗蕭瑟。閒尋瑯邪溪,云嵐可披拂。中路聞潺湲,幽亭對崷崒。鏘咽觸環佩,清泠泛琴瑟。知君多醉此,歸鞍屢突兀。醉中遣形骸,題名亦信筆。遺我溪風清,蒼顏坐髣髴。暝色失松竹,徘徊望寒月。攜酒頻來游,行待山花發。
(1007—1091)應天宋城人,字安道,號樂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舉茂才異等科,復中賢良方正科。歷知昆山縣,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歷知諫院,論建甚多,主與西夏講和。累進翰林學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數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學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參知政事,反對任用王安石,極論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師致仕。既告老,而論事益切,于用兵、起獄尤反復言之。卒謚文定。有《樂全集》。 ...
張方平。 (1007—1091)應天宋城人,字安道,號樂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舉茂才異等科,復中賢良方正科。歷知昆山縣,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歷知諫院,論建甚多,主與西夏講和。累進翰林學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數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學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參知政事,反對任用王安石,極論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師致仕。既告老,而論事益切,于用兵、起獄尤反復言之。卒謚文定。有《樂全集》。
登華頂峰。宋代。鮑朝賓。 籃輿直上八重峰,千里秋蟾咫尺中。寄語塵寰高會者,清光不與世間同。
贈覺師。宋代。沈遼。 我昔乘興游荊溪,數訪道人溪水西。道人飄然舍我去,有如白云謝污泥。我來云間亦未久,惠然相顧攜枯藜。時人莫將老相識,解空第一須菩提。
鸚鵡才高失帝庭,人間窮達轉冥冥。久將塵土拋金紫,自慱聲華付汗青。
避地盟寒空卜筑,招魂歌就或來聽。笛聲莫愴山陽舍,琴操期聞中散靈。
岳州臨江驛見亡友凌溪子題壁愴然興懷倚韻追悼 其二。明代。顧璘。 鸚鵡才高失帝庭,人間窮達轉冥冥。久將塵土拋金紫,自慱聲華付汗青。避地盟寒空卜筑,招魂歌就或來聽。笛聲莫愴山陽舍,琴操期聞中散靈。
灤京雜詠一百首 其三十一。元代。楊允孚。 北闕東風昨夜回,今朝瑞氣集蓬萊。日光未透香煙起,御道聲聲駝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