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1091)應天宋城人,字安道,號樂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舉茂才異等科,復中賢良方正科。歷知昆山縣,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歷知諫院,論建甚多,主與西夏講和。累進翰林學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數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學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參知政事,反對任用王安石,極論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師致仕。既告老,而論事益切,于用兵、起獄尤反復言之。卒謚文定。有《樂全集》。 ...
張方平。 (1007—1091)應天宋城人,字安道,號樂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舉茂才異等科,復中賢良方正科。歷知昆山縣,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歷知諫院,論建甚多,主與西夏講和。累進翰林學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數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學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參知政事,反對任用王安石,極論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師致仕。既告老,而論事益切,于用兵、起獄尤反復言之。卒謚文定。有《樂全集》。
山夜。明代。李夢陽。 孤月上東岫,白鶴激秋淚。涼風振溪壑,林影颯搖泄。山居本深靜,夜氣復澄霽。冥心向千古,眇焉托真契。
生辰謝邵廣文惠惠仁者壽賦。宋代。張栻。 左弧念當辰,藐此臥歲晚。重云不予蔭,敢望滋九畹。南鄰有良朋,繁質快瓴建。進道方骎骎,吐辭看袞袞。妙語極吹噓,至理屬關鍵。嗟予澹泊好,學植自穮蔉。豈能益涓埃,感子意繾綣。昭然隱微中,當念仁豈遠。起知妙乾體,實理踐坤簡。大易乃在我,亙古當一本。期君得真傳,永以息邪遁。
謫居。宋代。王禹偁。 親老復嬰孩,吾生自可哀。無田得歸去,有俸是嗟來。直道雖已矣,壯心猶在哉。端居寡儔侶,懷抱向誰開。
頌古十首。宋代。釋普巖。 月淡江空泛小舟,唱歌和月看江流。更深欹枕夢何處,兩峰清霜曉未收。
寓滇陽寄京中友人。。郭登。 霜重梧桐葉漸飛,淺黃欺綠上荷衣。鱸肥江上秋將晚,酒熟山中客未歸。鄉夢夜長雞唱早,故人書遠雁來稀。黃花兩負東籬約,空對西風賦《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