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郭維崇,井里維通。冠蓋維錯,紈綺維叢。云誰之子,招子歸嵩。
舍我箏筑,樂彼潺淙。食彼瓦缶,遺我鼎鐘。云誰之子,繪子歸嵩。
離人友鹿,避俗朋松。石嚙我足,泉癭我嚨。吾恐時人,笑子歸嵩。
有山有怪,有水有龍。盜出寇沒,嘯兕咻熊。吾恐狂人,誑子歸嵩。
子謂我言,決意歸嵩。歸嵩何如,如鴻避弋,如鶴脫籠。
與幻俱化,與化俱融,是以歸嵩。南山重重,翠如植蔥。
北山隆隆,紺如堆銅。仰嵩俛嵩,雨濯云烘。嵩之為我,我之為嵩。
我聞子言,衣如張風。心先去鳥,層云蕩胸。靜言思之,富為目蒿,貴為心蓬。
飾說于令,詎知任公。歸嵩良是,生龜脫筒。子不歸嵩,送子歸嵩。
李道人嵩陽歸隱圖。金朝。麻九疇。 城郭維崇,井里維通。冠蓋維錯,紈綺維叢。云誰之子,招子歸嵩。舍我箏筑,樂彼潺淙。食彼瓦缶,遺我鼎鐘。云誰之子,繪子歸嵩。離人友鹿,避俗朋松。石嚙我足,泉癭我嚨。吾恐時人,笑子歸嵩。有山有怪,有水有龍。盜出寇沒,嘯兕咻熊。吾恐狂人,誑子歸嵩。子謂我言,決意歸嵩。歸嵩何如,如鴻避弋,如鶴脫籠。與幻俱化,與化俱融,是以歸嵩。南山重重,翠如植蔥。北山隆隆,紺如堆銅。仰嵩俛嵩,雨濯云烘。嵩之為我,我之為嵩。我聞子言,衣如張風。心先去鳥,層云蕩胸。靜言思之,富為目蒿,貴為心蓬。飾說于令,詎知任公。歸嵩良是,生龜脫筒。子不歸嵩,送子歸嵩。
(1183—1232)易州人,初名文純,字知幾。幼穎悟,善草書,能詩,號神童。弱冠入太學,有文名。博通《五經》,尤長于《易》、《春秋》。宣宗興定末,試開封府,詞賦得第二名,經義居魁首,廷試,以誤落第。后以薦賜進士,授太常寺太祝,遷應奉翰林文字。天興元年,避兵確山,為蒙古兵所俘,病死廣平。 ...
麻九疇。 (1183—1232)易州人,初名文純,字知幾。幼穎悟,善草書,能詩,號神童。弱冠入太學,有文名。博通《五經》,尤長于《易》、《春秋》。宣宗興定末,試開封府,詞賦得第二名,經義居魁首,廷試,以誤落第。后以薦賜進士,授太常寺太祝,遷應奉翰林文字。天興元年,避兵確山,為蒙古兵所俘,病死廣平。
題沈啟南問寢圖 其一。明代。張萱。 莪蒿露結葉初乾,白首萊衣歲若干。此日開圖空掩泣,終天無復夢魂安。
望中條。唐代。唐彥謙。 虞鄉縣西郭,改觀揖中條。第蓄終南小,交□□□遙。崦深應有寺,峰近恐通橋。為語前村叟,他時寄采樵。
頌古五十五首。宋代。釋紹曇。 美如西子離金闕,嬌似楊妃倚玉樓。猶把琵琶半遮面,不令人見轉風流。
喜雨二章。唐代。鄧肅。 暘蟲赫赫欲流金,夾岸垂楊失翠陰。已恐人間被湯旱,誰從天上作商霖。崇墉定有千箱積,果腹同傾四海心。我亦不須憂脫粟,聊賡既醉入瑤琴。
題扇二十四首。宋代。曹勛。 瀰瀰水檻俯橫橋,水面新荷影動搖。時向青空飛白鷺,不妨悲翠立蘭苕。
故刑部尚書萬安劉公夫人哀挽 其六。明代。程敏政。 落日秋山起白云,森森松檜擁高墳。賢名百世應難滅,中有天家諭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