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嘆這頑夫。空恁區區用力粗。五體相逢投地面,休遇。尚自勞勞禮假軀。在道本虛無。玄里藏玄妙不敷。內有元光人不識,唯吾。日日觀瞻
南鄉子 誡人禮拜。金朝。王哲。 堪嘆這頑夫。空恁區區用力粗。五體相逢投地面,休遇。尚自勞勞禮假軀。在道本虛無。玄里藏玄妙不敷。內有元光人不識,唯吾。日日觀瞻
(1112—1170)咸陽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應武舉,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學道,改名,字知明,號重陽子。倜儻尚義,不拘小節,好屬文,才思敏捷。學道后往來終南山一帶,曾在終南縣南鑿穴而居。后至山東崳山全真庵。所創教派名全真道。馬丹陽、丘長春、王玉陽、郝廣陵、譚處端皆其弟子。 ...
王哲。 (1112—1170)咸陽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應武舉,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學道,改名,字知明,號重陽子。倜儻尚義,不拘小節,好屬文,才思敏捷。學道后往來終南山一帶,曾在終南縣南鑿穴而居。后至山東崳山全真庵。所創教派名全真道。馬丹陽、丘長春、王玉陽、郝廣陵、譚處端皆其弟子。
游焦山后江行三十里收瓜州口月夜過金山作。清代。瑞元。 船從京口渡,水向海門流。島嶼一篝火,芙蓉三面樓。潮隨明月上,山入大江浮。回首髫齡事,金焦同日游。
朱曰藩寄升庵先生一首。明代。朱曰藩。 亭花落盡鷓鴣飛,吉甫臺邊春事稀。錦水毓華添麗藻,禺山金碧有光輝。僰中僮隸傳書至,煎上人家沽酒歸。笑挈一壺江浦去,輕紅剛值荔枝肥。
甲戌民風近體寄葉給事八首 其一。唐代。龔詡。 疫癘饑荒相繼作,鄉民千萬死無辜。浮尸暴骨處處有,束薪斗粟家家無。只緣后政異前政,致得今吳非昔吳。寄語長民當自責,莫將天數厚相誣。
靜樂。元代。丁鶴年。 高人嗟逝矣,靜樂尚求詩。豈意無為道,翻成罔極悲。二難勤繼述,一默付希夷。飲水心愈潔,看山意更遲。傷烏營冢日,吊鶴造廬時。霜露增新感,煙霞遂宿期。閉門春事去,隱幾午陰移。未墜青云志,仍工白雪詞。每憐司馬病,深忝叔牙知。慚愧無佳句,緘題慰孝思。
夏夕戲作艷曲。明代。韓上桂。 浣沙溪上纻羅輕,少小吹笙學鳳鳴。近水荷花貪并蒂,依人燕雀羨雙成。舞長自喜迎仙袂,燭滅何須絕客纓。已遣風光牽宿醉,獨無涼雨解新酲。
送張閫幕兼素借陳石齋詩稿 其二。明代。李東陽。 空山野食無煙火,靈籟天聲自管弦。我亦從今斷葷飲,為公重和石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