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留芳揭海東,今人心事古人同。乾坤性分須當盡,濂洛誠明可著功。
璞玉精神憑石板,兼金顏色寄爐紅。相逢莫道無參術,都在梁公藥篋中。
勉齋號。明代。張溥。 黃子留芳揭海東,今人心事古人同。乾坤性分須當盡,濂洛誠明可著功。璞玉精神憑石板,兼金顏色寄爐紅。相逢莫道無參術,都在梁公藥篋中。
張溥(1602~1641),明代文學家。初字乾度,后字天如,號西銘。直隸太倉(今屬江蘇)人。崇禎進士,選庶吉士,自幼發奮讀書,明史上記有他“七錄七焚”的佳話。與同鄉張采齊名,合稱“婁東二張”。張溥曾與郡中名士結為復社,評議時政,是東林黨與閹黨斗爭的繼續。張溥在文學方面,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論,主張復古,又以“務為有用”相號召。一生著作宏豐,編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經學各個學科,精通詩詞,尤擅散文、時論。代表作有《五人墓碑記》。 ...
張溥。 張溥(1602~1641),明代文學家。初字乾度,后字天如,號西銘。直隸太倉(今屬江蘇)人。崇禎進士,選庶吉士,自幼發奮讀書,明史上記有他“七錄七焚”的佳話。與同鄉張采齊名,合稱“婁東二張”。張溥曾與郡中名士結為復社,評議時政,是東林黨與閹黨斗爭的繼續。張溥在文學方面,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論,主張復古,又以“務為有用”相號召。一生著作宏豐,編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經學各個學科,精通詩詞,尤擅散文、時論。代表作有《五人墓碑記》。
柳。明代。徐熥。 千絲萬縷斗妖嬈,和雨和煙陌上飄。夜夜篴聲關塞路,年年杯酒灞陵橋。隋堤臺女輸濃黛,楚國佳人斗細腰。只恐章臺春易老,幾回攀折恨蕭條。
滿江紅 述懷。清代。吳綃。 陵谷紛紜,魚龍混、一江春漲。回首處、平生孤介,弱軀多恙。盼望云霄凡骨重,寸心常鎖雙尖上。閉深閨、棲處似鷦鷯,齊眉餉。行樂事,全拋漾。琴書好,休題唱。但夢吟殘罷,閑愁醞釀。癡想蓬萊弱水隔,難求縮地壺公杖。嘆風風雨雨度馀年,凄涼狀。
秋日二首 其一。宋代。孫覿。 豆熟連村雨葉黃,粳肥蘸水露華香。涼蟬已抱寒莖槁,凍蝶猶穿晚菊忙。
與廣州庠友羅道卿同謁倫白山太史索家君竹小隱序后數日賦一絕以速之。明代。張天賦。 萬丈龍門未易過,感君指引渡風波。海頭多少傍人眼,不濟于今將若何。
九日追和虞太史韻東徐僉憲叔明。。劉崧。 莫嘆飄零萬里身,尊前相見即相親。黃花翠竹來江外,紫蟹銀魚出海濱。雁度石門云氣近,烏啼金井露花新。不辭令節成歡醉,總是登高能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