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廣東香山人,字龍友,號家岡。萬歷四十七年進士。官少詹事。崇禎六年擢禮部尚書,旋入閣,與首輔溫體仁不協(xié),罷去。南明隆武帝召為內(nèi)閣首輔。閩疆既失,赴廣州,永歷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辭去。有《寶綸閣集》。 ...
何吾騶。 明廣東香山人,字龍友,號家岡。萬歷四十七年進士。官少詹事。崇禎六年擢禮部尚書,旋入閣,與首輔溫體仁不協(xié),罷去。南明隆武帝召為內(nèi)閣首輔。閩疆既失,赴廣州,永歷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辭去。有《寶綸閣集》。
霜后紀(jì)園中草木十二絕 其六。宋代。范成大。 牡丹初剪時,已具新花眼。代謝不容發(fā),笑殺鐵門限。
和蔡君謨閣前紫柏。唐代。胡宿。 秀植登中禁,靈根記大方。纖枝乘十雨,勁節(jié)誓千霜。云干仍稠直,煙華稍郁蒼。綠陰疏未合,翠鬣儼相望。育質(zhì)從新甫,標(biāo)名壓豫章。三休依寶構(gòu),一溉引天潢。瑞露通晨浥,靈風(fēng)繞夜翔。蠹蟫驚閣熏,啼狖憶巖光。地惠覃行葦,人情樂樹楊。保無禽鹿踐,知免斧斤傷。遠勢興毫末,孤標(biāo)出眾芳。寒葭寧可倚,幽草固難藏。庭鶴宜留側(cè),臺烏莫近傍。未經(jīng)鸞隱葉,不使麝居香。松操同凌雪,葵心共向陽。故情存澗壑,生意屬池隍。晝景斜臨石,禪機俯映堂。頌傳商廟桷,材入漢家梁。此世隆三代,何時構(gòu)九房。瑰姿天所產(chǎn),工度未應(yīng)忘。
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御。唐代。杜甫。 竇侍御,驥之子,鳳之雛。年未三十忠義俱,骨鯁絕代無。炯如一段清冰出萬壑,置在迎風(fēng)寒露之玉壺。蔗漿歸廚金碗凍,洗滌煩熱足以寧君軀。政用疏通合典則,戚聯(lián)豪貴耽文儒。兵革未息人未蘇,天子亦念西南隅。吐蕃憑陵氣頗粗,竇氏檢察應(yīng)時須。運糧繩橋壯士喜,斬木火井窮猿呼。八州刺史思一戰(zhàn),三城守邊卻可圖。此行入奏計未小,密奉圣旨恩宜殊。繡衣春當(dāng)霄漢立,彩服日向庭闈趨。省郎京尹必俯拾,江花未落還成都。江花未落還成都,肯訪浣花老翁無。為君酤酒滿眼酤,與奴白飯馬青芻。
次韻和韓子華內(nèi)翰於李右丞家移紅薇子種學(xué)士。宋代。梅堯臣。 紅薇花樹小扶疏,春種秋芳賞愛余。丞相舊園移帶土,侍臣清署看臨除。薄膚癢不勝輕爪,嫩干生宜近禁廬。此地結(jié)根千萬歲,聯(lián)華榮莫比茅茹。
出資陽赴武岡道中二首 其二。明代。尹臺。 屢回山谷阻,時復(fù)得幽村。路轉(zhuǎn)松杉密,疃開芋秣繁。人煙通絕嶺,草樹豁高原。莫問桃花水,前溪亦武源。
余初除西掖適齋惠詩以二甥相繼縯綸為喜安行。。樓鑰。 漕臺生處寢之床,叢桂還分一葉芳。紅藥階邊懷老謝,桃花觀里憶劉郎。首煩賢舅書增喜,想見慈親色更康。無忌安能真酷似,愿從外氏借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