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辭春春可憐,客心愁對草如煙。憑將景物留春色,一路楊花燕子前。
陽谷道中辭春 其一。明代。劉宗周。 客路辭春春可憐,客心愁對草如煙。憑將景物留春色,一路楊花燕子前。
劉宗周(1578—1645),字起東,別號念臺,漢族,明朝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因講學于山陰蕺山,學者稱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學大師,也是宋明理學(心學)的殿軍。他著作甚多,內容復雜而晦澀。他開創的蕺山學派,在中國思想史特別是儒學史上影響巨大。清初大儒黃宗羲、陳確、張履祥等都是這一學派的傳人。劉宗周的思想學說還具有承先啟后的作用。當代新儒家學者牟宗三甚至認為,劉宗周絕食而死后,中華民族的命脈和中華文化的命脈都發生了危機,這一危機延續至今。 ...
劉宗周。 劉宗周(1578—1645),字起東,別號念臺,漢族,明朝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因講學于山陰蕺山,學者稱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學大師,也是宋明理學(心學)的殿軍。他著作甚多,內容復雜而晦澀。他開創的蕺山學派,在中國思想史特別是儒學史上影響巨大。清初大儒黃宗羲、陳確、張履祥等都是這一學派的傳人。劉宗周的思想學說還具有承先啟后的作用。當代新儒家學者牟宗三甚至認為,劉宗周絕食而死后,中華民族的命脈和中華文化的命脈都發生了危機,這一危機延續至今。
朝云墓十首次孫西庵先生韻 其五。。何絳。 何處風光最可憐,四鄰凋謝變桑田。重牽匹馬吟紅葉,可惜雪花鋪白氈。壇上古松疑度世,渡頭芳草憶前年。幽居寂寞無人入,落日深山哭杜鵑。
諸路發解勸駕。宋代。吳潛。 東郡衣冠盛,南宮榜帖新。諸科唐取士,數路漢得人。鳴鹿殷勤意,攀龍變化身。若為明主獻,忠讜要披陳。
長亭怨慢 夕陽。清代。殷秉璣。 看一角高樓紅暈。望斷遙天,畫欄偷憑。柳外長虹,艷魂早已化秋冷。落花三徑。吹不去春風影。萬古此茫茫,算多少英華消盡。重認。已孤村不見,只見遠山明凈。幾番雨過,又小小新蟾相映。最愁是、一纖匆匆,共荒渡、片帆剛趁。正鴉背歸來,馀恨人間猶剩。
題峻極下院列岫亭詩。宋代。李廌。 早訝年年狂士來,每來亭上獨徘徊。山應又喜添知己,去後山容似死灰。
與金水相約詠世界杯限以“九佳”前十二字為韻。。熊盛元。 卅二煙塵迷亂眼,綠茵坪上影清佳。沸天潮涌高千尺,喝彩聲喧震六街。問鼎紛馳稱霸念,追風端賴踏云鞋。群夷礪志摩星月,諸夏無緣奪獎牌。漫道振興龍入海,爭禁羸弱骨如柴?銷殘終古英雄氣,輸與當今琥珀釵。每向大人空說劍,初遭小挫便收靫。孤窗反省知誰肯,列國周游請自差。戰敗心頹藏玉闕,酒酣肩聳拍洪崖。險灘高峽應難渡,絕技神工豈有涯?揮袂欲驅三里霧,舒眸更上一重階。銀屏伴我消長夜,遙共居庸數子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