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五山高接天,朝暮吞吐多云煙。洪荒破后知幾年,丹崖翠壁開金蓮。
太行遠起勢欲騫,峨峨萬仞倚不偏。下視諸峰培塿然,中原巨鎮雄且專。
堯山特立可比肩,橫截坤軸相牽聯。幽崖砑砥留其巔,舜山羅列突在前。
七竅下瞰窮深淵,至今疑有潛蛟眠。石室空洞堪夤緣,奇怪得非神斧鐫。
想初側微躬力田,野人讓畔同周旋。禹山正峙東南邊,脈絡直抵黃河壖。
懷襄世遠思古先,眾流隨浚歸平川。九州安奠人民全,耕有桑麻居有廛。
析城之山更蜿蜒,巖巒環拱城壁堅。神湯禱旱志益虔,剪爪斷發為牲牷。
五山四圣名猶傳,吉侯家世人推賢。平生詞翰爭奇妍,紅蓮幕下如神仙。
遙瞻五山路綿延,結廬舊隱依林泉。故鄉思念情未宣,畫圖不盡心拳拳。
嗟予愧乏筆如椽,為侯擊節哦長篇。
題吉知事五山圖。明代。唐文鳳。 平陽五山高接天,朝暮吞吐多云煙。洪荒破后知幾年,丹崖翠壁開金蓮。太行遠起勢欲騫,峨峨萬仞倚不偏。下視諸峰培塿然,中原巨鎮雄且專。堯山特立可比肩,橫截坤軸相牽聯。幽崖砑砥留其巔,舜山羅列突在前。七竅下瞰窮深淵,至今疑有潛蛟眠。石室空洞堪夤緣,奇怪得非神斧鐫。想初側微躬力田,野人讓畔同周旋。禹山正峙東南邊,脈絡直抵黃河壖。懷襄世遠思古先,眾流隨浚歸平川。九州安奠人民全,耕有桑麻居有廛。析城之山更蜿蜒,巖巒環拱城壁堅。神湯禱旱志益虔,剪爪斷發為牲牷。五山四圣名猶傳,吉侯家世人推賢。平生詞翰爭奇妍,紅蓮幕下如神仙。遙瞻五山路綿延,結廬舊隱依林泉。故鄉思念情未宣,畫圖不盡心拳拳。嗟予愧乏筆如椽,為侯擊節哦長篇。
徽州府歙縣人,字子儀,號夢鶴。唐桂芳子。父子俱以文學擅名。永樂中,以薦授興國縣知縣,著有政績。改趙王府紀善。卒年八十有六。有《梧岡集》。 ...
唐文鳳。 徽州府歙縣人,字子儀,號夢鶴。唐桂芳子。父子俱以文學擅名。永樂中,以薦授興國縣知縣,著有政績。改趙王府紀善。卒年八十有六。有《梧岡集》。
塞上曲一百首(錄一十四首)。明代。李開先。 晝讀兵書夜枕戈,少年猛士出三河。乘時欲取封侯印,可奈天驕力請和。
游崆峒巖和洪邑侯韻。明代。梁之屏。 何處尋真覓島洲,崆峒景物似羅浮。霞流玉乳巖多麗,風捲晴嵐石更幽。九轉鼎留經歲月,三花樹老度春秋。片云屯蓋祥光映,列宿遙臨瑞氣收。選勝登高還躡屐,沖寒歸路索重裘。公馀偶爾乘佳興,豈是當年秉燭游。
念奴嬌。清代。周之琦。 五湖空約,為迷津、翻學鴟夷生計。釣艇漁舟頻喚取,替卻駪駪征騎。蕙帶徐搴,蓀橈緩蕩,萬頃玻璃碎。青溪幾折,晚風吹夢無際。當日跨鳳偕歸,玉尊雙飲,笑語篷窗倚。一綠鴛波依舊好,誰念羈禽身世。帝子貞筠,靈均香草,況是埋憂地。楚騷歌罷,水天何限愁思。
新平訪花腰傣族村落。。張力夫。 郁郁哀牢嶺,悠悠戛灑江。風清民抱樸,寨老樹傳邦。萬物存靈魄,千年佑土龐。花街生妙趣,卜少試新腔。
夏景 其一 夏雨生眾綠。宋代。劉辰翁。 入夏可曾晴,陰陰眾綠成。但驚春盡去,誰信雨中生。一月須梅潤,千林但葉聲。荷邊蒲猗儺,桑外筍崢嶸。芳草非無恨,新條各向榮。秧田禾似浪,滿眼幾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