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空萬里凈,嘹唳獨南征。
風急翻霜冷,云開見月驚。
塞長怯去翼,影滅有馀聲。
悵望遙天外,鄉愁滿目生。
送征雁。唐代。錢起。 秋空萬里凈,嘹唳獨南征。風急翻霜冷,云開見月驚。塞長怯去翼,影滅有馀聲。悵望遙天外,鄉愁滿目生。
秋意蕭索,長空萬里,一片明凈;天空中傳來一陣凄涼的叫聲,一隊孤獨的大雁正往南方飛去。
秋風瑟瑟,翻卷寒霜,凄冷徹骨;風卷殘云,云開見月,驚起飛雁。
征途如此遙遠,真擔心會累斷大雁的翅膀;大雁的影子雖然看不見了,但隱隱還能聽到它的聲音。
遙望天外,已經看不到大雁了,心中未免惆悵,鄉愁不禁油然而生。
征:遠征。征雁:遠飛的鴻雁。
萬里凈:一作“萬里靜”。
嘹唳:即凄清響亮的鳴聲。獨南征:一作“雁南征”。
風急:一作“風凌”。
塞:邊關,險要處,這里指大雁所飛之地。怯:一作“憐”。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592頁
2、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21-222頁
錢起的家鄉在吳興(今屬浙江湖州)。安史之亂后,錢起羈留長安(今陜西西安),難以歸家。這首詩是寫詩人在長安觀秋雁南飛的感受。
此詩首聯運用動靜交錯、點面結合的方法,寥寥數語,點畫出一幅秋空雁過圖。雁聲凄涼,定下了全篇基調。頷聯寫鴻雁南飛的行色。一個“冷”字,一個“驚”字,更增添了全詩的悲涼氣氛。頸聯緊扣詩題,先寫大雁征途遙遠,呼應題中“征”字,再寫詩人遙望大雁南飛,是寫“送”字。詩人的擔心,正說明他對大雁寄寓了深情。尾聯以“鄉愁”作結,正是題意所在。詩人目送大雁,視野逐漸模糊,仿佛隨著大雁看到了故鄉,于是鄉愁漸生,轉承得十分自然巧妙。
鄉愁本是千古文人的一個傳統主題。詩人遭逢動亂歲月,漂泊流落,久居長安,不能回歸故土,只能寄情于懷想。這首詩就是寫秋夜送雁南飛,雁引鄉愁,詩人摹情寫狀,境界凄清,把鄉愁詠嘆得十分深沉和厚重。
錢起(722?—780年),字仲文,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詩人。早年數次赴試落第,唐天寶十年(751年)進士,大書法家懷素和尚之叔。初為秘書省校書郎、藍田縣尉,后任司勛員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學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代宗大歷中為翰林學士。他是大歷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譽為“大歷十才子之冠”。又與郎士元齊名,稱“錢郎”,當時稱為“前有沈宋,后有錢郎。” ...
錢起。 錢起(722?—780年),字仲文,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詩人。早年數次赴試落第,唐天寶十年(751年)進士,大書法家懷素和尚之叔。初為秘書省校書郎、藍田縣尉,后任司勛員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學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代宗大歷中為翰林學士。他是大歷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譽為“大歷十才子之冠”。又與郎士元齊名,稱“錢郎”,當時稱為“前有沈宋,后有錢郎。”
燈下小酌。宋代。陸游。 江湖雙鬢禿,宇宙一身窮,酒浪搖輕碧,燈花落碎紅。交情元易見,春事半成空。尚覬身強健,煙畦擷芥菘。
琳老所居植竹發筍而草茁其傍作詩見寄為賦一。宋代。毛滂。 春風吹瑯玕,夏長蒼龍孫。未見拂云梢,已引鞭驥根。包藏霜雪姿,隱忍苔蘚痕。其傍茁小草,同出東帝恩,恩深草先高,抱籜殊未掀。歲寒兩何如,一笑凝詩魂。
次韻玉汝謝橘。明代。王鏊。 洞庭自是君家果,霜落晴洲色漸深。收子未儲千顆玉,封侯寧抵萬株金。不移淮北生生意,相饋燕南歲歲心。莫怪野人芹自美,江陵千樹不同林。
暨陽懷古二十三首 其五 道成墩。清代。繆徵甲。 嗚呼,許公仁者非神仙。代民納稅法外意,后之繼者難為賢。瘞金償賦諱施與,詫為黃白毋乃顛。醫師之外設方相,周禮廣立仁政篇。張魯世傳斗米術,驅疫乃以符水專。公能納民躋壽寓,豈藉符水為和扁。禹役庚辰益掌火,為民除害神圣傳。斬蛇赤帝行大澤,搏蛟孝侯入深淵。事本尋常不足怪,要皆一念為民堅。后堂拜母重母孝,大孝必得壽百年。先生應笑欒大輩,妄希白日能升天。世儒自是眼孔小,故神其說何責焉。嗚呼,許公仁者非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