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超本絕倫,得意在芳春。勛業耿家盛,風流荀氏均。
聲名金作賦,白皙玉為身。斂笏辭天子,乘龜從丈人。
度關行且獵,鞍馬何躞蹀。猿嘯暮應愁,湖流春好涉。
潯陽水分送,于越山相接。梅雨細如絲,蒲帆輕似葉。
逢風燕不定,值石波先疊。樓見遠公廬,船經徐稚業。
邑人多秉筆,州吏亦負笈。村女解收魚,津童能用楫。
唯我有荊扉,無成未得歸。見君兄弟出,今日自沾衣。
送路司諫侍從叔赴洪州。唐代。李端。 郄超本絕倫,得意在芳春。勛業耿家盛,風流荀氏均。聲名金作賦,白皙玉為身。斂笏辭天子,乘龜從丈人。度關行且獵,鞍馬何躞蹀。猿嘯暮應愁,湖流春好涉。潯陽水分送,于越山相接。梅雨細如絲,蒲帆輕似葉。逢風燕不定,值石波先疊。樓見遠公廬,船經徐稚業。邑人多秉筆,州吏亦負笈。村女解收魚,津童能用楫。唯我有荊扉,無成未得歸。見君兄弟出,今日自沾衣。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次韻黃子馀惠雙井茶二首 其一。宋代。洪適。 荻花楓葉醉為鄉,每憶臨分一鼎香。枉費光陰驚老大,略無治行愧循良。歸心來往雞豚社,清思消磨雁鶩行。且喜弦歌馀樂地,好詩句句挾風霜。
金谷懷古。唐代。杜牧。 凄涼遺跡洛川東,浮世榮枯萬古同。桃李香消金谷在,綺羅魂斷玉樓空。往年人事傷心外,今日風光屬夢中。徒想夜泉流客恨,夜泉流恨恨無窮。
九日追和虞太史韻東徐僉憲叔明。。劉崧。 莫嘆飄零萬里身,尊前相見即相親。黃花翠竹來江外,紫蟹銀魚出海濱。雁度石門云氣近,烏啼金井露花新。不辭令節成歡醉,總是登高能賦人。
呂居仁惠建昌紙被。宋代。劉子翚。 寒聲晚移林,殘臘無幾日。高人擁楮眠,臠卷意自適。素風含混沌,春煦回呼吸。余溫偶見分,來自芝蘭室。乍舒魄流輝,忽卷潮無跡。未能澡余心,愧此一衾白。嘗聞旴江藤,蒼崖走虬屈。斬之霜露秋,漚以滄浪色。粉身從澼絖,蛻骨齊麗密。乃知瑩然姿,故自慚陶出。治物猶貴精,治心豈宜逸。平生感交游,耳剽非無得。精神隨事分,內省殊未力。寸陰捐已多,老矣將何及。自從得此衾,夢覺常惕惕。清如夷齊鄰,粹若淵騫覿。獨警發鏗鍧,邪思戢毫忽。勿謂絕知聞,虛闈百靈集。鼎鬴或存戒,韋弦亦規失。則知君子所,惠以勵蒙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