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惟皇上心,納納天同大。
明命輟禁游,往撫蜀雕瘵。
蜀山在何許,斜陽點鴉背。
家住扶桑東復東,卻望斜陽鐵山外。
金頭奴子扼熙秦,銀州兵馬沖蘭會。
使我六年望烽火,征人穿空枕戈祋。
使我千里致鐘石,居人轑釜泣粗糲。
縣官無蓄租,百姓無藏蓋。
上有蒼蒼之高天,卒然叫中呼不可待。
閫外萬戚休,只以一身佩。
我於公行無所贈,筮言得咸為艮兌。
艮山本中虛,兌澤乃上溉。
獨於九四論心體,而以朋思為障礙。
原公書此象,長於臥興對。
蜀道青天蜀平地,君侯一心即難易。
思耕亭前先鄭碑,更盾他年后鄭記。
送鄭侍郎四川制置分韻得蓋字。宋代。魏了翁。 恭惟皇上心,納納天同大。明命輟禁游,往撫蜀雕瘵。蜀山在何許,斜陽點鴉背。家住扶桑東復東,卻望斜陽鐵山外。金頭奴子扼熙秦,銀州兵馬沖蘭會。使我六年望烽火,征人穿空枕戈祋。使我千里致鐘石,居人轑釜泣粗糲。縣官無蓄租,百姓無藏蓋。上有蒼蒼之高天,卒然叫中呼不可待。閫外萬戚休,只以一身佩。我於公行無所贈,筮言得咸為艮兌。艮山本中虛,兌澤乃上溉。獨於九四論心體,而以朋思為障礙。原公書此象,長於臥興對。蜀道青天蜀平地,君侯一心即難易。思耕亭前先鄭碑,更盾他年后鄭記。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贈太師、秦國公,謚文靖。魏了翁反對佛、老“無欲”之說,認為圣賢只言“寡欲”不言“無欲”,指出“虛無,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學,但也懷疑朱注各經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極,而人心已又為天地之太極”,強調“心”的作用,又和陸九淵接近。能詩詞,善屬文,其詞語意高曠,風格或清麗,或悲壯。著有《鶴山全集》、《九經要義》、《古今考》、《經史雜鈔》、《師友雅言》等,詞有《鶴山長短句》。 ...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贈太師、秦國公,謚文靖。魏了翁反對佛、老“無欲”之說,認為圣賢只言“寡欲”不言“無欲”,指出“虛無,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學,但也懷疑朱注各經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極,而人心已又為天地之太極”,強調“心”的作用,又和陸九淵接近。能詩詞,善屬文,其詞語意高曠,風格或清麗,或悲壯。著有《鶴山全集》、《九經要義》、《古今考》、《經史雜鈔》、《師友雅言》等,詞有《鶴山長短句》。
送英州蘇秘丞。宋代。曾鞏。 遠民歌舞戴升平,碧閣朱樓照眼明。鄉饌雨余收白蕈,客樽秋后對紅英。瀧鳴湞水遙通海,路入南山不隔城。材術如君有余暇,出游應數擁雙旌。
重過東湖二首。宋代。趙蕃。 敝車羸服豫章城,幾向東湖得細行。不但屢來人似識,白鷗相慣亦忘驚。
送林次崖先生欽州考績二首 其二。明代。盧寧。 極海六年圖臥治,孤忠千結獨成狂。一州民瘼春同煦,萬里君門夜未央。搜輯地輿成國史,隱憂戎馬疏蠻荒。何時宣室來前席,迅策奇勛在袞裳。
和徐天泉劉完庵同過沈石田友竹居韻。。史鑒。 去湖三里近,種竹萬竿馀。徑轉通幽處,朋來問索居。散金時買畫,補屋為藏書。千古王摩詰,輞川應不如。
揚子道中寄陳君佐 其一。宋代。孔平仲。 別我如不忍,念君方索居。蕭然對松竹,獨自理圖書。擊缽詩無敵,連環辯有馀。驊騮志萬里,那久困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