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登此山巔,不知此山高。但覺群山總在下,坐撫其頂同兒曹。
又見太湖動我前,洶涌三十萬頃煙波濤。長風吹人度層嶂,不用仙翁赤城杖。
峰回秋礙海鶻飛,日出夜聽天雞唱。中有一泉長不枯,乃是蜿蜒神物之所都。
老藤陰森洞府黑,樹上不敢留棲烏。常年禱雨車,來此投今符。
靈旗風轉(zhuǎn)白日晦,馬鬣一滴沾三吳。巖巒蒼蒼境多異,樵子尋常不曾至。
探幽歷險未得歸,忽聽鐘來澗西寺。此時望青冥,脫略情塵世。
白云冉冉足下起,如欲載我升天行。古來名賢盡何有,唯有此山長不朽。
欲呼明月海上來,照把長生一瓢酒。浮丘醉枕肱,洪崖笑開口。
天風吹落浩歌聲,地上行人盡回首。
陽山。明代。高啟。 我登此山巔,不知此山高。但覺群山總在下,坐撫其頂同兒曹。又見太湖動我前,洶涌三十萬頃煙波濤。長風吹人度層嶂,不用仙翁赤城杖。峰回秋礙海鶻飛,日出夜聽天雞唱。中有一泉長不枯,乃是蜿蜒神物之所都。老藤陰森洞府黑,樹上不敢留棲烏。常年禱雨車,來此投今符。靈旗風轉(zhuǎn)白日晦,馬鬣一滴沾三吳。巖巒蒼蒼境多異,樵子尋常不曾至。探幽歷險未得歸,忽聽鐘來澗西寺。此時望青冥,脫略情塵世。白云冉冉足下起,如欲載我升天行。古來名賢盡何有,唯有此山長不朽。欲呼明月海上來,照把長生一瓢酒。浮丘醉枕肱,洪崖笑開口。天風吹落浩歌聲,地上行人盡回首。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送蹇藏用之平陽。宋代。魏野。 蜀客貧游晉,山川木落空。軍閑無虜寇,俗儉有堯風。雁急長天外,驢遲落照中。圣君方選士,莫便嘆途窮。
戀情深·滴滴銅壺寒漏咽。唐代。毛文錫。 滴滴銅壺寒漏咽,醉紅樓月。宴余香殿會鴛衾,蕩春心。真珠簾下曉光侵,鶯語隔瓊林。寶帳欲開慵起,戀情深。玉殿春濃花爛漫,簇神仙伴。羅裙窣地縷黃金,奏清音。酒闌歌罷兩沉沉,一笑動君心。永愿作鴛鴦伴,戀情深。
次東粵張掌教春日韻 其三。明代。張?zhí)熨x。 腳債百年渾未定,煙花六合卻無涯。佳山麗水隨情款,晴日和風納歲華。啼鳥立梢春對語,游魚到處水為家。羅浮還憶醉仙子,紅臉朱唇襯晚霞。
浣溪沙。近現(xiàn)代。呂碧城。 已信潮音是梵音,滄浪淘洗去來今。百年身世此沉吟。揭地蠻煙誰扣馬,稽天狂海待填禽。樓船高處怕登臨。
水調(diào)歌頭 吳江別潘次耕。清代。沈岸登。 一樹冷楓葉,六幅軟帆船。五湖秋色無恙,空翠竟長天。竹塢籬邊稚子,桂巷堂前老母,遲爾已經(jīng)年。落日尚明滅,歸燕也翩躚。閒居好,應(yīng)寫賦,砑吳箋。紛紛笳鼓,南北穩(wěn)臥枕流泉。莼菜山廚幾握,鱸鲙霜刀如縷,入饌定能鮮。似我無歸計,分手但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