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岳雄西土,三峰插渭川。省方朝白帝,分野障金天。
逖矣威靈赫,遐哉秩望虔。百王開寶箓,七圣演瑤編。
綺殿丹青列,文窗俎豆聯。風云蒸大壑,日月避層巔。
鷟舉天門辟,鰲呿地軸旋。巖巒莽翕汨,嶺障郁綿翩。
猿掛仙人掌,蘿飛玉女泉。霞雰夕的皪,錦繡曉相鮮。
葛藟搖金壁,芝苓冒紫煙。石膏滲復結,鐘乳滴猶懸。
右壓秦胡壯,南包漢鄧偏。徒追散馬日,緬憶祖龍年。
箭括通神戶,云臺秘妙筌。豈惟棲鳳侶,亦以遁鴻賢。
方士騎茅狗,宮人采石蓮。褰帷瞻窈窕,拄笏悵攀緣。
陰井邀雷馭,陽崖起電鞭。聊游凌絕頂,不為學神仙。
華岳二十韻。明代。李夢陽。 有岳雄西土,三峰插渭川。省方朝白帝,分野障金天。逖矣威靈赫,遐哉秩望虔。百王開寶箓,七圣演瑤編。綺殿丹青列,文窗俎豆聯。風云蒸大壑,日月避層巔。鷟舉天門辟,鰲呿地軸旋。巖巒莽翕汨,嶺障郁綿翩。猿掛仙人掌,蘿飛玉女泉。霞雰夕的皪,錦繡曉相鮮。葛藟搖金壁,芝苓冒紫煙。石膏滲復結,鐘乳滴猶懸。右壓秦胡壯,南包漢鄧偏。徒追散馬日,緬憶祖龍年。箭括通神戶,云臺秘妙筌。豈惟棲鳳侶,亦以遁鴻賢。方士騎茅狗,宮人采石蓮。褰帷瞻窈窕,拄笏悵攀緣。陰井邀雷馭,陽崖起電鞭。聊游凌絕頂,不為學神仙。
李夢陽(1472-1530),字獻吉,號空同,漢族,慶陽府安化縣(今甘肅省慶城縣)人,遷居開封,工書法,得顏真卿筆法,精于古文詞,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復古,《自書詩》師法顏真卿,結體方整嚴謹,不拘泥規矩法度,學卷氣濃厚。明代中期文學家,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 ...
李夢陽。 李夢陽(1472-1530),字獻吉,號空同,漢族,慶陽府安化縣(今甘肅省慶城縣)人,遷居開封,工書法,得顏真卿筆法,精于古文詞,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復古,《自書詩》師法顏真卿,結體方整嚴謹,不拘泥規矩法度,學卷氣濃厚。明代中期文學家,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
竹溪直院盛稱起予草堂詩之善暇日覽之多有可。宋代。劉克莊。 陌上兒童說,時清長吏賢。豈能無樸教,不過示蒲鞭。采彼輕柔質,施諸牧御權。坐令強梗者,若撻市朝然。院舍棠陰合,圜扉草色鮮。弛答能敗子,威愛貴兼全。
除夕。明代。邱云霄。 浮生荏苒年光盡,舊業凄涼壯志違。醉里自憐傷古調,燈前兒舞試新衣。千家爆竹城闉莫,一箸柔蔬酒力微。白發總能知歲改,青山依舊對柴扉。
孫希汲出示所和杜允迪二詩因次韻并寄允迪以。。郭印。 草木藏春柳報先,誰將蒼馭快如鞭。夜中一雨知無價,陌上三農慶有年。玉糝寒林梅委地,浪翻平野麥連天。陰陽燮理非吾事,新歲調和豈偶然。
水調歌頭 姑蘇臺。宋代。張镃。 孤棹溯霜月,還過闔廬城。系船楊柳,橋畔吹袖晚寒輕。百尺層臺重上,萬事紅塵一夢,回首幾周星。風調信衰減,親舊總凋零。認群峰,尋四塔,半煙橫。平生感慨,況逢佳處輒銷凝。休說當時雕輦,不見后來游鹿,斜照水空明。猛把畫欄拍,飛燕兩三聲。
戲贈樂天、復言(此后三篇同韻)。唐代。元稹。 樂事難逢歲易徂,白頭光景莫令孤。弄濤船更曾觀否,望市樓還有會無。眼力少將尋案牘,心情且強擲梟盧。孫園虎寺隨宜看,不必遙遙羨鏡湖。
臘月十四夜將歸復宿江樓。明代。何鞏道。 未得理歸棹,還棲江上樓。鐘疏遙隔水,寒淺尚疑秋。月色從今滿,江聲自古流。夜烏啼不住,知是宿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