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忝國士薦,觀光帝王州。強言酬顧問,流汗對冕旒。
有詔試文章,下筆心懷羞。退朝東閤下,獲與夫子游。
夫子燕薊來,氣貌何休休。至尊重純德,特為儲王留。
出入朝兩宮,寵恩正綢繆。予時報聞罷,歸飯田間牛。
升沉本命分,出處非人謀。安知十載后,握手梁山幽。
蟲鳴月耿耿,雁度風颼颼。話舊若夢中,一笑忘百憂。
況玆林泉窟,足以寓冥搜。仰看岷峨峰,俯視江漢流。
敬慎以為楫,忠貞以為辀。居夷圣所欲,勿憚道阻脩。
敬次張南軒贈朱文公韻送董公。明代。方孝孺。 昔忝國士薦,觀光帝王州。強言酬顧問,流汗對冕旒。有詔試文章,下筆心懷羞。退朝東閤下,獲與夫子游。夫子燕薊來,氣貌何休休。至尊重純德,特為儲王留。出入朝兩宮,寵恩正綢繆。予時報聞罷,歸飯田間牛。升沉本命分,出處非人謀。安知十載后,握手梁山幽。蟲鳴月耿耿,雁度風颼颼。話舊若夢中,一笑忘百憂。況玆林泉窟,足以寓冥搜。仰看岷峨峰,俯視江漢流。敬慎以為楫,忠貞以為辀。居夷圣所欲,勿憚道阻脩。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因其故里舊屬緱城里,故稱“緱城先生”;又因在漢中府任教授時,蜀獻王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亦稱“正學先生”,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絕為發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朱棣殺害。南明福王時追謚“文正”。 ...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因其故里舊屬緱城里,故稱“緱城先生”;又因在漢中府任教授時,蜀獻王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亦稱“正學先生”,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絕為發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朱棣殺害。南明福王時追謚“文正”。
八詠詩 其四 霜來悲落桐。南北朝。沈約。 悲落桐。落桐早霜露。燕至葉未抽。鴻來枝已素。本出龍門山。長枝仰刺天。上峰百丈絕。下趾萬尋懸。幽根已盤結。孤枝復危絕。初不照光景。終年負霜雪。自顧無羽儀。不愿生曲池。芬芳本自乏。華實無可施。匠者特留眄。王孫少見之。分取孤生蘗。徙置北堂陲。宿莖抽晚干。新葉生故枝。故枝雖遼遠。新葉頗離離。春風一朝至。榮華并如斯。自惟良菲薄。君恩徒照灼。顧已非嘉樹。空用憑阿閣。愿作清廟琴。為舞雙玄鶴。薜荔可為裳。文杏堪作梁。勿言草木賤。徒照君末光。末光不徒照。為君含噭咷。陽柯綠水弦。陰枝苦寒調。厚德非可任。敢不虛其心。若逢陽春至。吐綠照清潯。
送許亨甫以其父大司徒公命省其祖母。明代。李舜臣。 愛子窺顏色,趨庭問所思。望中云共遠,階下草方滋。曉日明金騎,春風吹綠枝。還聞臨別去,遙附萬年卮。
有客。明代。韓上桂。 有客形容黯如漆,裙短不覆才到膝。不知兩眼為誰青,但取高歌留白日。讀書十載北山中,泉石泠泠常溯風。興狂便掣青萍劍,氣奮欲掛扶桑弓。年來上策獻天子,彩筆揮成裂云綺。勢蹋昆崙萬仞峰,更傾百折東流水。風云散合近如何,點額屢困空蹉跎。春草春花長駐世,祇應蠟屐捫青蘿。桂枝糾結徒相戀,下看世俗成滂沱。嗚呼,下看世俗成滂沱,古來偃蹇何其多。
睡足軒二首。宋代。秦觀。 長年憂患百端慵,開斥僧坊頗有功。地撤蔽虧僧界凈,人除荒穢玉奩空。青天并入揮毫里,白鳥時興隱幾中。最是人間佳絕處,夢殘風鐵響丁東。
徐惟得沖漠齋又題八絕 其二 白云洞。明代。胡應麟。 石洞蒼茫閉水簾,碧窗云冷玉龍潛。不妨行雨邀巫峽,猶記為霖出傅巖。